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科学资讯 查看内容

软件定义微星大赛:中科院与商业航天公司共同推进“软件定义”卫星应用

2017-08-24 11:50:52


摘要:大赛分入围赛和决赛两个阶段,所有对航天软件设计与研发感兴趣的科技爱好者均可报名参加。参赛获奖者可获得由大赛组委会颁发的获奖证书和丰厚奖金。除此之外,决赛中的部分获奖作品将被上注到由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和九天微星联合研发的“智能星”上,进行在轨演示验证,设计者将有机会亲临发射现场参观。


近年来,商业航天在全球范围的快速发展,让世界航天出现了继20世纪载人登月后的第二个新高潮。伴随着国际资本市场与国内政策导向的双重滋养,商业航天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期。

根据市场预测,全球商业航天的规模将超过1.7万亿元,中国商业航天的规模在2020年之前将达到8000亿元,其中,包括制造、发射、应用与接收设备在内的卫星产业将成为行业主导产业。而与庞大的市场和经济效益相对应的,是卫星产业高昂的研制成本和极长的研发周期。动辄千万甚至十亿级别的经济投入和以年计算的等待时间让一众手握订单的客户和原本看好该领域的投资人保留了观望态度。

面对这样一个制约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难题,一些机构试图借助“软件定义”(Software Defined)的概念找到解决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曾指出“软件可以定义世界(SDW),软件应该成为世界的核心和灵魂,成为信息消费的重要引擎和重要内容。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到软件定义网络、存储,软件定义概念虽颇具非议,但在特定领域亦卓有成效。”

软件定义对于卫星产业的应用和提升也一度成为航天软件研发领域关注的焦点。软件定义卫星概念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商业卫星运营商眼中的“圣杯”,首先得益于软件的高复用率和低复用成本,其次,软件易于迭代的属性可以更好地满足新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最后,软件定义卫星借助商用器件阵列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星上计算性能,同时也能保证航天工程所要求的可靠性和兼容性,由“减负”与“增效”出发,解决商业航天企业的普遍痛点。

事实上,早在2015年,欧洲卫星通信公司就提出通过推出Quantum(量子)类别软件定义卫星,为卫星传输开辟新天地。该运营商相信该计划将使客户能够首次主动确定他们需要从卫星获得的性能和灵活性(在覆盖、带宽、功率和频率可配置性方面),提升服务卫星传输的水平。

软件定义卫星项目实践,以计算为基础、以软件为手段的设计思路,提出第一个面向卫星的系统级软件解决方案(含硬件抽象层、系统级软件、开发工具和航天应用商店),以开源、开放模式构建设有航天应用商店、可通过软件重新定义其功能的卫星,具备瘦身、减负、智能、增效、复用五大特色。

此次“软件定义微星应用软件创新设计大赛”旨在推进“航天应用商店”建设,激发广大科技爱好者的想象力和创新热情,吸引更多人员参与到航天产业中来。大赛由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与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发起,双方更专为本次赛事联合研制了一颗名为“智能星”的低轨卫星,搭载最终的获奖作品进行发射并完成在轨验证。

大赛信息

一、大赛名称:国际软件定义微星应用软件创新设计大赛

二、发起单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三、大赛主题及内容

​大赛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个方面:

· 任务规划与调度类应用

· 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应用

· 传感器数据融合类应用

· 智能控制类应用

· 智能信息处理类应用

· 卫星平台管理类应用

· 图像处理类应用

· 卫星导航类应用

四、参赛对象

所有对航天软件设计与研发感兴趣的科技爱好者,均可以组队(最多8人)参赛。

五、参赛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及完整性,需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提交,作品展示方式为两类:一是入围赛阶段创意作品(如软件设计报告等,在入围赛评奖时提交);二是决赛阶段软件作品(包含软件程序、源代码、软件设计说明等,在决赛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sophia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