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智汽车 查看内容
比亚迪包揽三榜第一 中国车企集体改写新能源技术竞争格局科技、权益、效率三重奏 问界新M5 Ultra重塑高价值SUV之选九号公司将于8月26日举办2025新品发布会,重磅推出M5智能电摩哈弗猛龙2026款即将上市,四大产品力进阶,助力新能源方盒子品类再升级智己新一代LS6车型20.99 万元起开启预售,30分钟小订订单量突破10000台驾驭新境,智美双生:全新问界M7金秋启程小鹏汽车宣布全新小鹏P7将于8月14日开启24小时高环耐力测试智能化强势赋能 全新坦克500智享版预售36.00万元起皮卡带电 动力无限|40℃高温出行?火星9越野刀锋版让探险变享受超越新境界,静享新体验:佳安超越PS26舒适旗舰轮胎耀世登场二代哈弗H9护航《沿着边境看中国》第二季摄制组新疆站,全程保障无忧长安启源全新Q05官宣,搭载激光雷达及智驾专用"小蓝灯"系统长安深蓝S05纯电超长续航版8月1日上市,宁德时代电池,续航里程达620km多款全新力作耀世登场 技术创新驱动福田汽车新能源爆发增长消息称鸿蒙智行改款智界R7首批展车今日起全国陆续到店吉利汽车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发布行业首个座舱智能体毕业季购车新趋势,问界新M5 Ultra成学车党出行好帮手经典与美学的时代对话:全新坦克500以“中式新豪华”重塑越野价值标杆焕彩升级 2026款奔腾小马3.49万起于色彩中见传承 全新坦克500敦煌绿亮相

对于赛车电影来说,还有比奥斯卡最佳剪辑奖更好的光环?

2020-08-12 11:44:13 来自: 行车视线张炳瑄

  直男的浪漫。

  上周去影院看《极速车王》,脑海里便留下这五个大字。

  两家车企,一对伙伴,一款赛车,组成了今夏爆燃的电影。

  赛道上的风驰电掣,引擎的隆隆轰鸣,极速漂移的快感……是每个男孩成长时向往的速度与激情。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8.6,讲述了汽车设计师卡罗尔·谢尔比和车手肯·迈尔斯强强联合,带着福特GT40征战勒芒24小时拉力赛,最终击败法拉利的故事。

  《极速车王》剧照

  影片一开始,谢尔比就因为心脏问题,放弃了自己的赛车生涯。

  不过,他没有直接退出赛车行业,而是经营了一家汽车公司。

  突然有一天,李·艾柯卡(当时福特公司副总裁)到访,让谢尔比有些心虚,因为他还欠着福特公司的引擎费……

  万幸的是,艾柯卡此次不是来要债的,而是为了拉谢尔比加入福特团队。

  此前,福特二世凭着自己敏锐的市场嗅觉,发现福特车逐渐被世人定义为“老年车”,决心革新品牌形象。

  想出的第一个办法,就是收购法拉利。

  彼时法拉利在赛车上烧钱过多,已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

  面对福特抛出的橄榄枝,法拉利也表现出愿被收购的意向。

  不过签约当天,恩佐·法拉利看到合同条款上表明赛车经营权归福特所有,便离开了谈判桌,并称福特二世“不是亨利·福特”。

  既然收购不了法拉利,那便赛场上见!

  福特二世宣言正式向法拉利“开战”

  福特的第二个办法,是邀谢尔比组队。

  对赛车念念不忘的谢尔比,接受了邀请,并找到他的小伙伴——车手肯·迈尔斯。

  坦克兵出身的肯,车技很好,但脾气暴躁。

  经营着一个车行,但喜欢赶走客户。

  这样随性的经营方式,让肯的车行很快就被国税局关闭。

  肯迫于生计,答应谢尔比以试车员身份加入福特GT40研发团队。

  福特GT40,车身高度仅为40英寸,车名也因此而定。

  早期的GT40存在一些问题,谢尔比带领肯及福特团队不舍昼夜地对其进行改进。

  首先,是气流问题,车速超过90时,就会有空气流入。

  面对这个问题,团队选择在车身上粘贴绒线进行气流测试。

  并通过减轻车身重量、更换更大功率的引擎,有效改善了气流问题。

  在车身上粘贴绒线进行气流测试

  然后,是刹车问题,刹车过热会止不住刹,同时引发安全隐患。

  对此,团队研发了一个新的组件,直接更换整个刹车系统,用于在勒芒赛场上抢修。

  在勒芒赛道抢修GT40刹车系统

  刹车问题解决后,肯一路逆袭,在后期不断刷出最快圈速。

  甚至不顾过速危险的提醒,长时间以7000转速的速度行驶,最终GT40闯进了比赛前三名,而法拉利330因为车手的持续推进导致引擎过热而不得不中途退赛。

  福特和法拉利的battle,福特完胜!

  但是,从让人上头的电影剧情中跳脱出来。有人会问赛车这玩意到底有什么意思?

  不管电影中肯·迈尔斯开着福特GT40夺冠的历程如何扣人心弦,但其实对于那些对赛车不感兴趣的人来说,实在无法get其乐趣所在:无非就是一群大老爷们捣鼓出一台连空调都没有的车,汗流浃背的在赛道上一圈一圈的你追我赶,最后看谁冲过终点线。

  而且从投入来说,赛车也从来都不是一项廉价的运动。

  打好篮球并不需要穿一双Air Jordan的球鞋。但是赛车运动,必须拥有最好的设备、最好的技术和最好的车手,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因此,除了车辆本身以及轮胎等消耗件的成本之外,车队的运营维护费用以及研发费用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即便如此,为何汽车厂商依然对参与各项汽车赛车趋之若鹜?

  有人说赛车的江湖,不只是打打杀杀,更是人情世故。就像电影中亨利·福特收购不成反而收到羞辱后,下令不限预算也要灭了法拉利一样,有时候真实的历史往往就是具有戏剧性。但其实像这种为了“挽尊”而一怒之下下赛场的事件并不多。汽车厂商对于超级烧钱的赛车运动趋之若鹜,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量。

  文件原本:恩佐·法拉利在合同上手书“不可接受”!

  首先当然是为了卖车。

  在汽车营销的历史上,曾经有一句著名的话:“周日赢比赛,周一能大卖” (Win on Sunday, sell on Monday),足以可见汽车赛事对销量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参加汽车赛事(尤其是顶级的赛事),能够获得足够多的商业曝光,每一台赛车都是移动的活广告。另一方面,赛道上发生的那些故事经过口口相传,逐渐转化为品牌文化的一部分,后续逐渐形成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从而激发市场上的粉丝消费。

  除了电影中的福特之外,另一个走这条典型路线的品牌就是本田。

  当年在自己第二台量产车下线一年之后,本田宗一郎拿制造摩托车发动机的底子参加F1,一年之后即拿到分站冠军,让本田黑科技的印象逐渐深入人心。

  第二个原因是很多车企将参加赛车比赛视为技术研发的前沿阵地。

  赛车是一项需要将汽车性能推到极限的运动。如果能经受住赛道的魔鬼考验,那么无疑会给一项技术的高效率和可靠性提供强有力的背书。将这些技术应用到驾驶环境更为简单的民用车上就更是降维打击。

  例如奥迪就成功地利用勒芒赛事,验证了后来广泛影响业界的模块化零配件总成技术。在奥迪之前,任何在勒芒正赛中遭遇发动机故障的赛车只能选择退赛,而奥迪的赛车只需要20分钟就能更换整套动力总成并重新投入比赛。这些宝贵的技术和经验被投入到了民用车的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极速车王》中的主角——福特GT40的很多技术和设计后来都应用在了量产车上。福特“以赛促研”的传统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福特GT40在1967年的勒芒赛场一骑绝尘

  电影之外,经历了勒芒的胜利,体验到赛车甜头的福特之后更加一发不可收拾——20世纪60年代,福特在欧洲成立了一支擅长打造小排量发动机与紧凑型掀背车、轿车的团队,由他们打造的福特“RS”们制霸了WRC、WTCC等世界顶级拉力赛、房车赛。

  1981年,福特又在北美成立了SVO (Special Vehicle Operations) 部门,后更名为SVT (Special Vehicle Team) ,打造的Mustang赛车参加了SCCA Trans-Am以及IMSA GT系列赛。

  或许是高性能赛车已经无法满足福特的胃口了,福特又将目光投向民用车。福特还专门成立了性能车团队——2014年,北美福特SVT团队、欧洲RS团队及福特赛车和赛车工程部门整合为福特全球性能车团队。推出了一个全面涵盖从跑车到各个级别轿车、皮卡和SUV的超级团队。福特经典的小钢炮——福克斯RS就是出自这个团队之手。

  地表“最强小钢炮”,必然有福克斯RS的一席之地

  随着福特全球战略向电气化转型,作为福特产品开发尖兵的高性能团队又把目光瞄向了电动车。最近,福特展示了一台由高性能团队操刀打造的“狠货”——Mustang Mach-E 1400原型车。疯狂的福特工程师在这台车上塞进了7台电机,能够迸发出1400匹的最大马力!而且底盘和空气动力学也经过特殊的调校,玩起漂移,跑起赛道来也毫不含糊。

  Mustang Mach-E 1400原型车

  那么福特为什么要费尽心思打造这样一台车?为了秀肌肉?

  当然,这样一台惊为天人的“疯狂电马”能够简单直接的展现出福特造成方面深厚的技术储备,仿佛在提醒人们:“百年福特”,可不是随便叫的。

  但是,小了,格局小了。

  福特这台车真正的用意在于向外界展示自己电气化的决心。

  Mustang是福特品牌的情感中心,具有巨大的品牌价值,也代表着高性能。将这样一个超级IP赋予一台电动车,无疑是希望以品牌这把尖刀,在已经基本成形的纯电动汽车的格局中撕开一道口子。同时,以最硬核的产品破除“纯电动车不存在驾驶乐趣”的刻板印象。

  我想福特打造这台车的初衷或许也是想治治那些对电动车不屑一顾的人,打破坊间对于电动车智能是买菜代步,不能在性能上有所作为的偏见。这与电影中展示的“不服?我就7000转干你!”的劲头何其相似!Anything you can do, I can do electric!

  在 Mustang Mach-E 亮相时,首席项目工程师 Ron Heiser 就曾表示:现在是利用我们储备的电动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我们产品上的绝佳时机。

  在其他汽车厂商还抓耳挠腮思考如何把续航里程做的更长的时候,福特却依然没有选择对于操控和性能的妥协。在汽车这个行业,从来没有理所当然的领先,也没有永远不变的赢家,所有的光鲜背后都是打破传统,不断重塑自我的痛苦蜕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行车视线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