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过去让你深信不疑现在却深表怀疑的事情?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在底下的评论区发表个人观点。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心里的答案也是不尽相同,当然这或许并不是我们被过去欺骗了,而是随着阅历的增长、技术的更迭、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曾经有了新的感悟而已。比如人类在100多年前对于不可能飞上天这件事深信不疑,然而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人类已经在讨论星际移民这个颇具科幻色彩的行为。 所以说过去的传统、标准未必对今天有太大的指导意义,或者说过去的标准未必就是今天的标准,因为科技的日新月异总是在推倒旧标准建立新标准的过程中循环往复,每一套标准下都有一套独立的行为准则,十年前你买本需要考虑的细节肯定和十年后是不一样的,因为当年的那些标准早已经被推翻。 其实以今天技术更迭的速度,一个标准运行五年就要重新审视,比如就选购笔记本电脑来说,今天需要考量的细节、标准一定是和五年前不一样的,然而从专业媒体的视角来看,如今网络中的方法论还是五年前那一套,因此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下那些早该被推翻的传统! 非主流的14吋 主流——百度百科的示意为事物发展的主要或本质方面,用一句大白话解释就是你选、我选、大家都会选,如果将主流和笔记本电脑尺寸结合在一起,你会给我什么样的答案?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的抛出“14(英寸)”这个数字。 其实验证主流和非主流最好的证据就是销量,毕竟多数人肯为你掏腰包才是你选、我选、大家选的本质体现。检验的方法也很简单,第一步:你在京东商城的搜索框中输入“笔记本电脑”;第二步:你按销量从高到低排序;第三步:观察; 一些网友会有疑问,为什么以京东商城做为样本?答案就俩字——主流,当然在这里就不对京东与主流标签这件事做深入探讨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知乎搜搜答案。言归正传,你通过观察会发现,在京东商城笔记本电脑销量排行榜的前十名中没有一款是14英寸的产品,而在销量排行榜前二十名中,也仅仅有一款14英寸的产品。 结果已经给了所谓的主流一记深深的闷棍,其实就算是那台Only One的14英寸产品,也仅仅在13英寸的机身里加入了14英寸的屏幕而已。如果以销量的标准来衡量的话,15.6英寸才应该算是主流尺寸,而如此悬殊的结果让14英寸俨然是鸡肋般存在。 为什么仅仅过了五年,14英寸产品就从主流变成了非主流?这主要原因在于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大尺寸高性能笔记本的价格,其实在五年前整个PC市场大尺寸笔记本还是异类,高昂的价格让其始终与大众保持着距离,但14英寸的产品没有鲜明的特点早已经为今天被贴上非主流标签埋下了伏笔。 中庸应该是对14英寸产品最好的描述,便携性一般、性能一般,用户很难在14英寸的产品上获得满足感。之所以造成14英寸产品的窘境在于其高不成低不就的特质,无论怎么便携、轻薄,都不可能比13英寸、12英寸的产品来的更出色;而关于性能,游戏型产品又是高高早上,不得不说这种做汉堡的感觉的确不好受。 所以从选购层面来说,想便携、想轻薄就选13英寸以下的产品,需要高性能就是15英寸以上的游戏本,14英寸机身的本本说真的咱就Pass吧!当然,很多朋友可能会问未来14英寸还有机会吗?其实在笔者看来随着大众对于屏幕审美的愈发苛刻,无边框必将是笔记本电脑发展的未来,当14英寸的机身可以植入15英寸以上的屏幕面板,或许才能到这个曾经的传统主流翻身的日子。 1+1小于2 如果你回顾十多年前的行业,再看今天的现状的话,你会发现用户对产品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对技术的探究,因此过去这五年整个PC生态从上游到下游都非常热衷于营造新形态,这其中的典型就要数拥有笔记本和平板双重属性的2合1概念。 2合1概念的营销理念就在于你花一份钱可以买到两种体验的产品,从心理学的角度考量就是让用户认为自己占了便宜,那么真实情况果真如此吗?实际上,从舆论的角度近些年来对于2合1概念可谓是赞誉有佳,但客观来说这背后的数据可并不漂亮。 最关键的就是2合1引以为傲的多场景应用转化率比较低,用一句通俗的话解释就是2合1设备大众实际上选取的还是其笔记本形态,除了设计师这样的小众的群体外,平板形态几乎鲜有用武之地,因为从固定化场景迁移开的零散时间毫无疑问都是智能手机的天下,毕竟你会在地铁上把键盘卸下来或者是屏幕翻转过来摄取信息吗? 所以说2合1设备只是以创新慰藉型的形态存在,有闲钱、已经有了一台功能性PC的基础上倒是可以考虑2合1,否则还是拿它当一个美好的梦吧! 5000元——游戏定位的尴尬 要说选购中权重最高的元素那还得是能够拿出的钞票,钞票无限制那其实根本不用分析这分析那,什么定位、什么配置、什么形态、什么性价比,都一边去,看好哪个就买哪个,大不了不合适那就再买一个嘛,比如我们的思聪老公那么爱玩游戏,他买电脑绝对不会关注这些元素。 不过这个世界上有思聪老公那么好命的应该不多,绝大多数还是像笔者这样的穷苦人士,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所以要是买个笔记本那可谓是左算计右算计,不知从何时起大家似乎就被5000元洗了脑,因为笔者接收到的选购需求基本都是“给我推荐个性能好点的笔记本,最好在5000元左右”。 大家形成了如此的刻板印象在于5000元这个标签长期被主流的称谓浸染,但在这个性能为王的时代里,5000元已然成为中庸型产品和游戏型产品的分水岭,在这个价位你买到的基本上都是搭配低电压处理器+中端独显,日常应用无忧但在大型3D游戏上还是表现力不从心的产品,而只有在大型的促销节点,各大厂商出于价格战的考虑才会将游戏型产品的价位下调到5000元左右。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