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nVIDIA)这个名字相信每一个电脑用户都不陌生,这家全球知名的GPU厂商已经成为了图像处理器这一领域的绝对王者。可即便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在过去的17年中,英伟达的股价几乎总在20美元(对应市值100亿美元左右)附近徘徊,其推出的Tegra系列处理器在智能手机领域也不温不火。但从2015年开始,英伟达股价飙涨,不仅一扫移动处理器市场的阴霾,更是历史性的突破100美元(对应市值600亿美元左右),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近两年英伟达快速布局汽车和深度学习领域,在Tegra处理器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DRIVE PX和DRIVE PX2自动驾驶汽车计算平台,并开始与特斯拉、奥迪、博世等车企合作开发无人驾驶技术,在2017年CES上更是推出了搭载DRVIE PX2的英伟达BB8无人驾驶原型车。这一次,在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的风口上,英伟达或许会成为新的王者。
一、GPU王者失意智能手机时代 已经在GPU领域耕耘深厚的英伟达在2008年推出了基于ARM和Geforce的移动处理器Tegra,随后由于这一处理器系列在图像处理方面的巨大优势,迅速占领了对图像处理要求较高的游戏机和平板市场,并在随后几年中不断更新升级。但在智能手机领域,Tegra系列一直被高通、三星吊打,就连华为都已经后来居上自从Tegra 4以后,英伟达在智能手机领域几乎销声匿迹,甚至首发T4处理器的小米3手机,到现在还会被用户吐槽。英伟达这个GPU之王在智能手机市场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这次失败有偶然、但更多的是必然。
1. 基带——手机CPU的核心 基带,调制解调技术的统称,是负责手机与外界信号接收转换的关键桥梁,通话、上网、待机等所有的通讯技术都绕不开它。我们一般都会认为手机CPU的性能体现在是其处理速度和功耗,其实在智能手机时代还有一层最基础、最关键的需求——手机信号质量,这一由基带性能决定的通讯功能直接决定了手机的通话质量和上网速度。 在基带技术这一块,英伟达几乎是一片白纸,不仅仅英伟达,模拟通信时代的巨头德州仪器、摩托罗拉等公司在数字通信技术(3G、4G)上都毫无成绩可言,而这一领域的专利几乎全部由高通垄断,高通也依靠其基带技术推出骁龙系列集成式移动处理芯片,并在这一领域逐渐成为主流。 在使用ARM架构的手机处理器上,各家的性能差异并不是特别大,但高通还能提供稳定可靠的集成式基带,其成本具有绝对的优势,毕竟就算英伟达处理器性能再剽悍,也还是的使用高通的基带芯片,开发难度和成本都相应提高。在这一点上,不仅英伟达,大部分厂商的衰弱都应该说是必然,除非你能研究出自己的基带专利技术,比如华为麒麟系列这个后起之秀。
2. 定位偏差+T4难产 英伟达做GPU起家转战移动处理芯片一定不会放弃这个优势,因此Tegra处理器集成了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并将市场主要定位在了平板和游戏机领域,T1在这两个领域的成功也证明了英伟达的实力。因此T2依然专注于此,但此时3G、4G技术开始发酵,高通强势出击,在这一时代T2依靠其图像处理性能在手机领域也能有一定的市场,但英伟达此时已经错失了整合基带的时机,T3几乎是全面落后。随后T4的难产和高功耗也注定了英伟达在手机领域大势已去。 二、智能汽车——新王者之路 智能手机市场的失败并没有让黄仁勋妥协。在2015年英伟达新品发布会上,tegra X1处理器发布,但这一次老黄只简单介绍了这款新品,随后便抛出一颗重磅炸弹——DRIVE PX,基于Tegra X1打造的全新智能汽车处理平台。英伟达正式宣布大举进军汽车领域,奥迪、特斯拉等汽车公司也相继与其展开合作。随后,英伟达股价开始一路狂飙,那么这次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
1. GPU与CPU的区别 CPU和GPU都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处理器,CPU擅长复杂的逻辑运算和通用性数据运算,是为解决复杂的计算和控制而发明的;GPU擅长大数据量、逻辑不复杂的重复计算,是为解决图像像素处理发明的。设计目标的不同,使得两者的结构也有巨大的差异,如下图所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soph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