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和鲸科技成功举办「唤醒数据 焕新未来」线上发布会,宣布其核心产品 K-Lab 全面升级并正式更名为 ModelWhale,与数万名线上观众一起,共同见证了 ModelWhale 的新生。 全面升级,全面发掘数据价值 在深度分析当下用户的使用现状——需要基于某一份数据或某一种研究方向利用多种模型、集成多种角色,进行多样的探索后,ModelWhale 重新定义了“项目”的概念。对单项目多 Notebook 模式进行深度支持,方便用户在同一个场景中用不同的算法跑数据,参照对比选择最优的结果; 还增加了协作者功能,可以设定团队各成员的权限,也方便其他成员基于前者的代码进行修改并提交合并; 同时改变了项目的输入,在挂载项中除了可以选择组织授权、个人创建或是社区公开的数据源,还增加了算法库的模块,方便在分析中使用预训练模型; 至于项目输出方面,ModelWhale实现了可视化解析模型的内部结构,模型类的结果可以发布到算法库进行管理或者一键部署成模型服务,若是数据类的成果,可以在线制作为数据源给到团队的协作者。 另一个重大的升级点,就在于“拖拉拽”建模的正式上线。这一功能大幅降低了数据科学的门槛,用户可以用画布的方式拖拽,实现无代码的建模和编程。对于细分领域的业务专家来说,通过Canvas 快速搭建研究框架,就能了解数据大概会呈现怎样的效果,后续可以再把画布导出,以 Notebook的方式交给更专业的数据科学家推进下一步研究。 当完成建模流程后,数据科学家也可以对模型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 ——直观查看模型每次训练的收敛程度、准确率、对于硬件相关的消耗等。同时,模型也能够一键部署为 Restful API 在实际场景中使用与验证模型的效果。 此外,在计算引擎方面,ModelWhale也进行了升级,其离线训练可支持单机CPU实例、单机GPU实例以及分布式GPU集群,其中GPU集群使用的 Horovod 架构可以显著分散网络传输的压力,且随着集群的规模增大性能线性增加,令训练时长大幅减少。 考虑到和鲸社区中这些核心用户的需求,ModelWhale也针对多样化应用场景打造出不同的模块,例如研究课题、课程作业、比赛、社区中资源库等,都可以随意调动使用,以模块化、产品化的方式改造工作流,让一切都可集成在ModelWhale中。 ModelWhale 在这个版本中也增加了对 Julia 语言的支持,另外,为了方便程序员在长时间进行代码工作时降低视觉疲劳,ModelWhale也特别发布了暗夜模式,为用户提供更为舒适的使用体验。 全新的面貌,更大的潜能 在这次的品牌升级中,和鲸科技还启用了新的产品品牌标识,其主色调为紫色,与公司主视觉的蓝色形成了区分。紫色在体现神秘感的同时,也展现出产品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带来了全新的品牌辨识度。 与发布会同步上线的,还有
ModelWhale 专属网站。和鲸科技重新梳理了产品特性,按照主视觉的风格,全新设计并上线了
modelwhale.com,体现其核心产品的地位。在网站中,ModelWhale 的技术优势、功能、资讯都进行了全面拆解,介绍了
ModelWhale的科研版与教育版,方便有不同场景需求的用户深度了解。 不断迭代,进化无止境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