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智汽车 查看内容
3000 里长测仅是“开胃菜”?长安天枢智能将在广州车展解锁新高度?华为乾崑迎“新”,奕境品牌亮相华为乾崑生态大会2025新能源中大型SUV推荐:红旗HS6PHEV性价比突出 家用场景闭眼选广汽昊铂首获时速120公里L3高速测试牌照 高阶智驾迈入实用化新阶段每公里电耗1.1度的秘密:乘龙翼威5为何成为重卡新标杆天猫汽车双11大事件速览,官方下场卖车带来新增长“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正式发布!最低仅4.99万元华为乾崑智驾ADS 4重塑安全本能:从云端训练到车端决策的智能进化2025Eicma|九号公司全系新品重磅亮相米兰,旗舰电摩M5海外首秀获追捧美的×比亚迪深化“人车家”合作,一键开启车家互联新体验中大型MPV比亚迪2026款夏上市限时19.68万起,打造“家庭头等舱打造“治愈系”出行新选择:爱玛黄油小熊版系列电动车带来满溢幸福感硬核破圈!纵横G700携“三大黑科技”重新定义豪华越野新范式比亚迪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663亿 智能化与全球化成绩显著鸿蒙智行官宣新款享界S9即将开启预订,本月正式上市尊界S800支持4D座椅振感功能,车上看电影也能身临其境销量再上新台阶 北汽新能源以“极致用户思维”破局市场鸿蒙亮相京津冀建筑设计数字化发展大会,助力建筑行业打造数据底座新生态沃飞长空 eVTOL 开启低空出行新纪元,引领商业化加速!特斯拉董事会主席暗示将推多款新车,Model 2、Cyber SUV等成焦点

转向节分离、车身饰条脱落!近万辆特斯拉再被召回

2020-11-26 09:52:15 来自: 快科技

传统汽车厂商在百年造车过程中,踩过很多坑。虽然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新兴汽车品牌,在当前科技水平及前人经验中,可以避掉许多,但是有些坑,也只能自己踩。

而当前,因为车身制造质量问题,特斯拉踩坑不断,在国内及海外市场也是召回动作不断。

日前,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表示,因为车顶的装饰有可能与车身分离,以及部分螺栓可能没有正确拧紧。特斯拉将召回Model X、Model Y两款车型,共计有9500辆汽车受此次召回的影响。

据悉,召回范围最大的是Model X,在生产过程中,车辆前部和顶部的装饰条可能在没有涂抹底漆的情况下,被黏贴在车辆上面,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一块或两块饰条可能与车身分离。

车身脱落的饰条,可能会对后车造成影响,特斯拉将对召回的车辆进行检查与测试,如果车辆未能通过测试,特斯拉将在车辆上使用底漆作为补救。共计有9136辆Model X汽车被召回。

另一起召回是针对2020款Model Y,共计401辆,由于车辆连接前部上控制臂和转向节的螺栓可能没有正确拧紧,上控制臂与转向节可能出现分离。

特斯拉表示,该公司最近发现有三辆车经历了相关维修,这三辆的上控制臂已经分离。该公司称,将检查车辆螺栓,如果有必要将进行调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国内车主此前频频曝光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的“断轴”事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辆的悬架连杆突然断裂,造成车辆趴窝。

但是对此,特斯拉却坚称是车主驾驶不当所导致,但是不少车主提供的视频显示,这些车辆都是在正常行驶过程中,甚至在倒车入库中就突然“断轴趴窝”,显然与特斯拉所称的使用不当不符。

同时,有业内人士曾表示,从2016年至今,特斯拉“断轴”事件已经出现数十起。

为此,在10月下旬,特斯拉宣布,在国内召回召回部分进口Model S、Model X电动汽车,对其前悬架、后悬架的连杆进行相应的检修更换。

不过,特斯拉虽然进行了召回,但是仍有些不服气,在一封特斯拉律师致函给NHTSA(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信中,该公司将这一问题归咎于中国司机,称不存在安全问题,并表示不打算在中国以外地区进行召回。

特斯拉向NHTSA表示不同意中国的监管机构,但特斯拉表示,无论如何该公司都在进行自愿召回,以避免“在行政程序中承担沉重的负担”。

对于特斯拉的这种“傲慢甩锅”行为,包括媒体、网友、消费者等多个群体,都对特斯拉进行了批判。

不过,对于特斯拉来说,可能早已习惯,依旧我行我素,因为这丝毫不影响特斯拉在国内的销量。当前,特斯拉国产Model 3在国内的月销量,均在万辆以上,稳坐国内高端电动车的销冠宝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君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