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情人士透露,随着中国全面修订金融科技行业的相关规定,蚂蚁集团明年重启IPO的可能性看起来越来越渺茫。 知情人士表示,蚂蚁集团仍处于改进的早期阶段,监管机构要求其在诸多领域遵守新的指导方针。由于有太多工作要做,而且许多规则尚未阐明,蚂蚁集团明年上市的可能性正在变小,很可能推迟到2022年。 对包括华平(Warburg Pincus)在内的早期投资者来说,蚂蚁集团上市时间再推迟一年或更长时间将是一次重挫,这些投资者原本指望从350亿美元的IPO中获得丰厚回报。 此外,这也将对阿里巴巴造成潜在打击,它持有蚂蚁集团1/3的股份。蚂蚁集团上市计划被暂停后,该公司股价暴跌。 蚂蚁集团重启IPO面临的巨大挑战,源于与负责监管金融服务和证券行业的监管机构官员的讨论。他们强调,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确保蚂蚁集团适应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 两名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已经成立了联合工作组来监督蚂蚁集团。除了与该集团保持定期联系,工作组还负责收集数据和其他材料,研究其重组,并起草金融科技行业的其他规则。 根据11月初发布的小额贷款机构规则草案,蚂蚁集团将需要补充资本金。据估计,这可能意味着该公司需要大约120亿美元才能符合要求。 蚂蚁集团需要向银监会申请两个小额贷款平台的新牌照。但知情人士称,银保监会将限制允许在全国范围内运营的平台数量,不太可能批准蚂蚁集团的两个牌照。 蚂蚁集团还需要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单独的金融控股公司牌照,因为它的业务横跨两个以上的金融部门。知情人士表示,监管机构尚未对蚂蚁集团给出明确而具体的指导,但已告知该公司,其需要遵守现行法规,并在金融控股公司的框架下运营。 知情人士还称,蚂蚁集团正在等待小额贷款规则的最终版本出台,预计政府未来几个月将出台更多针对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规定,比如财富管理方面的监管。在此过程中,上市不再是当务之急。 此前,在被问及蚂蚁集团IPO计划是否会继续进行时,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这取决于政府如何重构金融技术监管框架,以及企业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而原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则表示,不管是传统的金融业态,还是像蚂蚁金服这样的金融业态,都应该遵循金融业的一些基本规律。 对于蚂蚁集团来说,理解并驾驭复杂的规则是其当前面临的最大障碍。蚂蚁集团原定于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的计划不久前被叫停。备受期待的IPO引发了投资狂潮,需求飙升将其估值推高至2.1万亿元人民币。 在各方没有就任何可行计划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蚂蚁集团在重启IPO方面将面临更长时间的延迟,甚至可能比许多分析师预计的期限还要长。如果蚂蚁集团未能在明年10月份IPO申请到期前完成股票发行,它将不得不在上海再次申请上市程序,并寻求新的批准。 包括晨星公司在内的分析师已经将蚂蚁集团的估值下调了一半,华平、银湖管理公司和淡马锡等早期投资者的潜在回报也受到影响。上市规模缩减也将意味着,花旗集团和中金公司等投资银行的手续费降低,这些投行原本指望通过IPO获得更多回报。(小小)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