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时代来临后,智能手机出货量随之大增,同时也带动了人工智能芯片需求的高速增长。这是时代发展下带来的改变。有行业相关人士指出:采用专门为人工智能领域设计的处理器,是支撑人工智能应用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除了智能手机,人工智能芯片在 AR/VR、智能音箱、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均有涉及,可见其应用的广泛性。同时,在消费电子行业中,应用场景也更加广阔。从云端溢出到边缘端,或下沉到终端。而无论应用在哪端,都离不开智能芯片对于 " 训练 " 与 " 推理 " 任务的高效支撑。 于是在边、云、端的多方协同应用趋势下,芯片厂商仅提供某一类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芯片,显然是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芯片厂商只有具备丰富的产品和多样化的生态布局,才能更有竞争力。 以国内 AI 芯片独角兽寒武纪为例,成立只有四年多时间,但早已是 AI 芯片里的独角兽。究竟为何?在产品方面,寒武纪已经布局了云边端产品线,分别为终端智能处理器 IP、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并为上述三个产品线所有产品研发了统一的基础系统软件平台(包含应用开发平台)。这就大大满足了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 并且,寒武纪还在智能芯片及相关领域开展了体系化的知识产权布局,为公司研发的核心技术保驾护航。截至 2020 年 2 月 29 日,公司已获授权的境内外专利有 65 项(其中境内专利 50 项、境外专利 15 项),PCT 专利申请 120 项,正在申请中的境内外专利共有 1,474 项。 前不久寒武纪在 A 股科创板上市后,亦是备受关注。这不仅体现了资本市场对赛道的看好,更是对 " 赛手 " 的青睐,而这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赛道上来看,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与越来越多的行业实现融合,人工智能芯片将从中获得广阔的应用市场。 其次,从赛手技术表现来看,寒武纪是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初创企业中少数已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公司之一,也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全面系统掌握智能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研发和产品化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数据中心、云计算等诸多场景。 再次,从未来的市场竞争来看,市场需要 BAT、华为这样的巨头,行业也需要寒武纪这样的更纯粹的中立厂商,不会存在 " 既当裁判又当选手 " 的情况。这样也能更好的促进 AI 芯片的发展,让整个行业更有活力,创新速度加快。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