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第一时间》)从刷脸支付到刷脸取钱,从刷脸安检登机再到刷脸认证办事…...刷脸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少人感叹刷脸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人担心,这背后的安全隐患究竟有多大? 浙江杭州:进小区要“刷脸” 方便同时有担忧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在杭州御道家园小区,小区大门和单元楼门口都装上了人脸识别设备,只要是录入信息的居民,刷脸就可进入。 浙江杭州御道家园小区居民 章宝兴:以前要刷门禁卡,忘记带了就不能开,现在就比较方便。 也有居民对人脸识别采集信息表达了担忧。 浙江杭州御道家园小区居民 沈华:我们刷脸,所有的信息,包括住在哪一幢、我们家有多少人,都在物业备案过,我怕出现信息泄露。 不仅回家要刷脸,有的地方上厕所也要刷脸。一间位于广东东莞公厕内安装了一种“人脸识别供纸机”,虽然能够避免浪费。但是人脸识别的方式却引起了一些市民的担忧。 广东东莞市民 陈先生:我一进来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厕所要装个人脸识别呢? 人脸识别的“高科技”在校园里的应用也很普遍。中山大学2年前就启用了人脸识别门禁,必须是校内人员才能登记人脸信息,“刷脸”入校,而校外人员则要另外办手续。 一些能识别人脸的摄像头也步入许多学校的课堂,学生逃课、打瞌睡、走神都逃不过人脸识别的“眼睛”,在教室里使用人脸识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隐私? 人脸识别技术到底有没有被滥用?近日,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都使用过人脸识别,具体用途当中“刷脸支付”最为普及;不过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还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到隐私或财产损失。 北京市居民:如果是密码,我可以改,如果是人脸识别,人脸是不可以变的,所以感觉不太安全,不太靠谱。 划出“刷脸”边界 各地立法在行动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一方面人脸识别在维护公共安全、提高社会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另一方面技术的滥用也让许多人产生个人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的忧虑。技术本无善恶,用法却有好坏,人脸识别使用的边界到底在哪呢? 近期,多地出台政策,为包括人脸识别在内的个人信息采集划出边界。
有律师提出,要尊重权利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由权利人来决定是否要让渡这个个人隐私。一些为了履行法律职责或公共利益必须收集的,是例外,但这些例外的情况,也都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法律依据。 尊重知情权也是许多“被刷脸”的普通人的心声。有居民表示,让居民有知情权,首先是要做到通知,说明这里有人脸采集系统。 人脸识别技术普遍应用的当下,专家表示,织密信息保护网,除了立法部门的积极推动,个人方面当前也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时刻关注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 张彩红)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