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家电 电视 查看内容
三星电视以AI科技赋能家居美学,打造沉浸式生活新范式游戏影音双巅峰!三星S95F荣膺T3 Awards 2025“最佳电视”与“最佳游戏电视”酷开携AI智能体亮相ATC 重塑人车交互新范式东芝电视Z700QF搭载火箭炮SOUND音质技术平台,解锁全场景好声音场上显眼包!海信100吋电视世界第一霸屏世俱杯锁定年中焕新良机:三星电视重塑家庭影音娱乐新生态当 “火箭炮” 成为情感烙印:东芝 70 年音响技术让家庭记忆自带音效搭载RGB-Mini LED同款最强芯,行业首款高定电视海信U8Q正式开售2025年618家用投影画质巅峰来了 当贝X5S Max新品上架!影音发烧友618终极之选!创维A6F Pro重新定义家庭影院标准三星QLED电视荣获德国莱茵TÜV“真实量子点显示”认证这才是客厅“门面”,海信U8Q高定黑曜屏Ultra最佳适配宽厅大宅海信开启世俱杯百吋风暴 100吋电视国补后7599起搭载Vision AI的8K电视,三星QN900F打造颜值与AI音画双重天花板小明New Q5 Pro投影仪现上架京东开售创维 A7E 系列壁纸电视斩获京东重磅新品奖 持续引领未来家居艺术潮流以全球首创科技带动消费升级 海信激光电视斩获“新质卓越机型”大奖Vidda官宣116英寸巨幕电视新品 4月11日直播间首发亮相海信大屏节启动,政企双补让更多家庭实现百吋自由画质革命!TCL新品以7000:1对比度领航沉浸式观影

中国家电崛起冲击 日企退守上游阵地

2017-04-24 21:07:08

  “日本企业的转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也很无奈,中韩企业的崛起直接威胁到了它,而之前没有对手。同时,东芝、松下、夏普、索尼等已不单纯是家电企业,家电只占据一小部分,例如松下的家电业务占比不到15%。”刘步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实日本的所谓的家电企业,正在有意地淡化家电的板块,转型到别的领域。”

  Walkman和电视代表的日本电子产业巅峰时刻已经一去不复返, 早在十年前,日本家电开始边缘化,全球格局悄然生变。

  回看时间线,2007年第一代iPhone刚刚面世,移动端硬件即将快速迭代;2008财年,东芝、夏普、松下、日立、索尼集体亏损,而在2007财年各家仍风光无限,东芝业绩到达顶峰。彼时,固然有金融危机导致的利润直线下滑,但也预示着新老产业的变更,和日系家电品牌的式微。

  日企们的“不幸”各有不同,出售业务瘦身的方式颇为相似,而中资家电企业开启收购模式,进行反超。2016年,鸿海集团以7000亿日元收购夏普;同年,东芝白电业务出售给美的集团;更早些时候,三洋家电业务被松下出售给海尔。

  家电行业资深人士刘步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日本家电企业份额在减少,但是其品牌仍在,并且有技术授权,更多的是制造和销售的退出。例如,OLED技术的产业化主要是索尼完成的,格力空调的控制芯片都是日本进口。家电技术相对成熟,不是特别高精尖的技术,不关乎国家经济命运,因此日本国内对于出售家电业务心态上比较平静。”

  中国品牌时代

  从市场份额来看,日系家电品牌逐渐退出舞台。以核心产品彩电为例,根据群智咨询的数据,2015年韩国、中国、日本的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占比分别为32.5%、29.9%、14.2%;到了2016年,中国以33.9%的份额首次折桂,日本下滑至11.7%;群智咨询预计,2017年日系品牌将继续降低至8.9%。

  群智咨询资深研究经理李姗徽说道:“从彩电业务来看,日本公司的销量继续直线下滑,随着夏普被并入鸿海集团,今年预计还将下滑20%左右。除了索尼在中高端市场较稳定外,其余厂家基本只专注日本本土市场,海外则进行品牌授权。”

  这背后的一大原因便是中国家电品牌的崛起,这一幕与上世纪80年代日企承接欧美家电颇为相似。

  根据调查公司欧睿信息咨询公司发布的2015年全球家电品牌排行榜,前十名中,美的集团以4.6%的份额排在第二名;松下排名第五,占比2.9%;海尔集团占据2.7%,排在第七位。而2016年海尔收购了美国通用电气(GE)家电业务后,海尔集团和GE的联盟占比达到3.4%,高于松下。

  不论是黑色家电(黑电)还是白色家电(白电),中国军团都迅速崛起。随着家电产业的成熟,日本品牌逐渐失去技术优势。

  奥维云网副总裁、黑电事业部总经理董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在消费电子品类中,外资品牌包括日企自主运营的品牌在中国受到新进品牌以及传统国产品牌的强大冲击,中国竞争的模式是全方位立体化的竞争,并非技术或产业链单维度的竞争。”

  从欧美市场到中国市场,日本家电企业基本无法支撑海外运营,节节退守,并且进行产业转移和升级。

  而中国企业在终端品牌崛起后,进一步往全球化挺进。白电方面,除了海尔对GE的整合,去年美的整合了东芝的白电业务,今年美的又完成收购德国库卡,加之格力对银隆的投资,白电自去年开始并购多发;黑电方面,鸿海如愿并购夏普,夏普墨西哥工厂已经出售给海信,相比日系企业的各类抛售,中国品牌的销量和份额集体爆发,挤压外资品牌。

  各有优劣

  从产业链下游来看,中国的家电企业节节攀升,并带动了上游产业的发展。业界分析,其一,中国市场巨大,国内品牌一开始就拥有人口红利,前些年国家对家电的补贴政策也给了中国企业充分竞争的市场;其二,国内品牌在产业链整合方面有优势,人力成本低,制造业实力强,家电的价格下降,对日本品牌形成打压;其三,销售渠道多样,中国厂商获得了近年来电商的红利;其四、对于原先缺少的上游核心技术,国内公司也迅速布局,例如在电视的面板上,京东方、TCL等公司大手笔投入。

  与此同时,国内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占比依旧比较低,消费者对于中国品牌的认知还停留在低端制造的阶段,如何做强自主品牌也是家电公司国际化的难点。

  反观日本品牌,他们继续扩大自身在上游的技术优势。将亏损的B2C业务抛售、转而进攻利润丰厚的B2B业务是日企首选,并已早早进行布局。大家印象中的日本家电公司,事实上已经是多条腿走路的庞然大物。

  “日本企业的转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也很无奈,中韩企业的崛起直接威胁到了它,而之前没有对手。同时,东芝、松下、夏普、索尼等已不单纯是家电企业,家电只占据一小部分,例如松下的家电业务占比不到15%。”刘步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实日本的所谓的家电企业,正在有意地淡化家电的板块,转型到别的领域。”

  尽管在终端产品的销售上日系品牌难以为继,但是他们在产业链上游依旧保持着统治级的实力,在原材料和设备方面拥有绝对优势。日本家电企业的各路转型最终走向如何,需要更多时间验证。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sophia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