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业界资讯 查看内容

“2020云天大会”于京卫两地同步举行 开启数据安全新篇章

2020-12-17 20:47:19 来自: 厂商稿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二级巡视员王少朋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二级巡视员王少朋在致辞中提到,党中央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指引我国云计算产业健康蓬勃发展。近年来,在政府引导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云计算产业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业生态日益繁荣、应用范畴不断扩展,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承载各类信息化的设施和推动网络强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驱动力量。

中卫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晓波

作为主办方代表,中卫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晓波介绍了中卫市云计算产业。他总结说,近年来中卫贯彻新理念,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中卫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李晓波介绍,目前中卫已建成亚马逊AWS、美利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大脑等6个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西部云基地累计完成投资近75亿元,服务器总装机能力达到50万台。中卫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2.6%,复合增长率约30%,增长贡献率达到了33%。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已经成为中卫转型发展最鲜明的标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今后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和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基础设施就是新基建,其规模可达几十万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题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新基建”的主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软件产业概况和新基建发展趋势。他认为,“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有关部门要对核心技术产品实施自主可控的多维度测评,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体系和生态建设,采用先进的“中国体系”,以原创架构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谈及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指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把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工控等采用可信计算3.0作为核心要求,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完备的可信计算3.0产品链,将形成巨大的新型产业空间。“主动免疫可信计算是一种运算同时进行安全防护的新计算模式,可及时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与排斥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相当于为网络信息系统培育了免疫能力。”他介绍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

“量子计算、生物计算、光子计算等前沿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是实现中卫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认为,随着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落户,中卫云计算产业将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下一步,要释放优势、完善生态,顺应“井喷式”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云制造、云服务、云应用,着力打造以东数西移、信息技术创新开发、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为主的西部云基地。

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在北京会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近些年,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云计算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按下“快进键”,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新形势下,云计算未来发展趋势将如何?云安全到底应该如何解读?圆桌讨论环节,多位知名院士、云计算企业代表、行业专家等围绕议题热烈讨论,分享实践经验与成果。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人民日报社宁夏分社社长李增辉现场见证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和麦田云际签约

会上,“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正式挂牌,“BLSC北龙超云│AMD客户体验中心”、Upower(统信宏芯)联盟成立,“信创云”、西部云基地门户网站启动上线。同时,签订了中卫市人民政府与民盈控股有限公司关于在宁夏中卫市共同建设新一代电信传输中心的战略合作协议、“人民云网”项目技术服务及运营协议等12项签约。此外,大会还发布了数据安全应用创新方案,并同步举行了遥感卫星定标场启动仪式和“云天网络空间”攻防大赛启动仪式。

据了解,自《关于加快建设“云天中卫”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中卫市各部门按照“云天中卫”建设框架体系和分工任务要求,紧扣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现代化,以智慧城市应用为导向、以云天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信息资源整合为关键、以提升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为重点,强化协作,积极推进,“云天中卫”建设框架逐步优化、机制更加健全。目前,中卫市已全面启动“一网”“一云”“一脑”“一中心”等“云天中卫”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政务、智慧环保、智慧应急、智慧医疗等多个行业智慧应用已初步建成并投用。

打造数字神经中枢,保障国家战略安全。云天大会自2018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大会聚焦云计算领域前沿热点话题,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已逐步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大数据、云计算建设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2020云天大会”的成功举行,将推动中卫市云计算产业进一步发展,相信未来,中卫市将以云计算为核心,做大做强做优西部云基地,形成政府、企业、居民信息长效保护机制,催生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12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快报网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