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作为发展最迅猛的现代通讯方式,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样,未成年人拥有手机也已经相当普遍。 据国内媒体报道,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手机以及网络上的不良内容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百浩律师事务所主任黎霞建议,国家应扶持相关手机生产商开发未成年人专用手机。 这种手机必须能够具备完全控制未成年人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连续时长与累计时长,甚至是网络内容分类登录的时长,以此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登录网络的时间,避免其过度沉迷手机、网络,影响身心健康。 未成年人专用手机必须且只能使用未成年人专用网络、软件,不能登录其他网络,不能下载其他软件。 同时,她建议,国家还应配套扶持开发运营未成年人专用网络、软件,对未成年人专用网络、软件的内容、功能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监管,保证该专用网络、软件的内容、功能必须是有利于未成年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该网络中的音乐、短视频、影视作品、小说、游戏等必须是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健康三观、益智的; QQ、微信等社交内容中存在的不健康内容,必须自动屏蔽掉。 黎霞称,从源头上解决手机、网络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危害,让手机、互联网成为未成年人的良师益友,成为未成年人成长的乐土,而不是让手机、互联网成为未成年人成长的毒品。 此外,不少电信专家都表示,手机行业发展非常快,出现手机涉黄等问题并不出奇。通过实施实名制,让12岁或者以下未成年人用手机上网时需经监护人同意,似乎是更有效的方法。开发功能简单的未成年人专用手机供家长选择,又或者采取实名制等方法可能更有效。 手机一方面可以伤害儿童,另一方同样可以成为保护儿童的工具。比如运营商推广的校讯通业务,让家长知道孩子是否已经到达学校,是否已经到家,就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儿童业务。成年人不应剥夺儿童和青少年享受新科技的权利,相反,应让电信业的进步惠及少年儿童。 对此,有网友表示:“这个建议符合当今社会,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频率明显增加,智能化手机已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有利也有弊,但不能一刀切。自制力很重要,乃至成年人都无法节制,可想而知。” “给孩子买个只能打电话收发短信的功能机不就好了吗?孩子沉迷手机很多都是父母惯的、影响的。”有网友说道。 还有网友表示,我们小时候互联网和手机不普及,也有让人上瘾的事。时代变迁,形式在换,但是根本在于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多教育和良性引导,堵不如疏。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