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业界资讯 查看内容

2021爱分析·中国RPA应用趋势报告

2021-04-07 11:53:00 来自: 厂商新闻


报告编委
报告指导人
张 扬爱分析联合创始人&首席分析师
报告执笔人
黄 勇爱分析首席分析师
徐碧云爱分析分析师
外部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褚瑞 来也科技CPO
雷鸣 英诺森数字化劳动力产品部副总经理

报告摘要
“数字劳动力”兴起,企业迎来RPA浪潮
RPA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劳动力”,可以替代或辅助人完成规则明确的重复性劳动,并且能够快速灵活部署,及时响应业务需求,大幅提升业务流程效率,同时能降低人工操作的错误风险,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降本增效。企业应该积极尝试部署RPA,迎接RPA的浪潮。
以业务场景为指引推进RPA应用落地
企业的RPA建设需要以业务场景应用为指引,做好前期规划,具备组织架构的支持以及完善的项目流程实施、运营机制。RPA应用落地的三大关键步骤——业务流程评估、方案设计与开发部署、持续运营与扩展(建立CoE),是企业开启RPA征程的实用指南。
第一,业务流程评估:梳理业务流程,评估业务流程自动化的可行性与价值度,选择合适的落地场景;
第二,方案设计与开发部署:针对选定的场景进行细致的需求分析,设计流程自动化方案,选择合适的产品进行机器人开发和部署;
第三,持续运营与扩展:对机器人进行维护运营,并建立RPA卓越中心(CoE),实现业务流程的持续扩展。
RPA将与AI深度融合,并走向规模化部署
未来,RPA将深度融合感知和认知智能技术,逐步增强认知决策能力,处理更复杂、链条更长的业务流程,也可结合AI技术提升智能化水平,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此外,随着企业持续推动RPA在各个业务流程的扩展和深度应用,RPA将从少量部署升级为规模化部署,从工具升级为企业级平台。未来RPA将逐步向一体机部署和云端部署的趋势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稳定性、安全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等要求。

目录
1. 迎接RPA的浪潮
2. RPA应用落地指南
3. RPA应用实践案例
4. RPA应用趋势展望
结语
关于爱分析
研究咨询服务
法律声明
1. 迎接RPA的浪潮
1.1. RPA技术概览
RPA即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一种通过软件机器人模拟人与计算机的交互过程,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执行的技术应用。RPA软件机器人可以根据流程设定完成计算机操作,替代或辅助人完成规则明确的重复性劳动,成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劳动力”。
RPA技术的兴起和应用,契合了企业普遍存在且日益增长的业务流程自动化需求。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推进,企业根据不同业务流程的需求建设了大量分立的业务系统,实现了业务流程的线上化,同时也产生了大量需要人工执行的重复性的系统操作流程,成为机械性的低附加值劳动。与此同时,大量业务流程需要进行繁琐的跨系统操作,并形成了数据孤岛,企业对于跨系统流程连接和数据集成的需求不断增长。
面对上述问题,企业可以通过业务流程外包来降低成本,但仍然面临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的压力以及人工操作的效率瓶颈问题。除此以外,传统的IT解决方案是由IT人员开发系统接口或者重构系统的方式提升流程效率,但往往成本较高,且开发周期较长,难以及时响应业务需求的快速变化。
相比之下,RPA在解决上述需求方面具备可以快速开发和灵活部署的优势。
首先,RPA是从UI层面进行“非侵入式”的系统连接,不影响原有的IT架构;其次,RPA支持低门槛的基于图形化界面的自动化流程设计,可以由业务人员直接开发和上手使用,IT人员的介入不是必须的。
从早期的批处理脚本、屏幕抓取到VBA等,RPA相关的自动化技术由来已久,而AI与RPA的结合进一步拓展了RPA的可用性,加速了RPA的应用落地。传统的RPA只能执行简单的鼠标和键盘操作,导致应用场景有限,只能作为个人助手执行简单的桌面自动化任务。随着OCR、NLP等AI技术的成熟并与RPA结合,RPA逐步具备了图像识别、文本识别等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在企业业务场景中执行更复杂的业务流程自动化,具备更广阔的应用价值。
现阶段,RPA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能够带来流程效率提升的确定性回报,RPA已经成为投入增长最快的企业级软件之一。Gartner预计,到2023年底,90%的大型和超大型组织将部署某种形式的RPA。企业应该积极尝试部署RPA,迎接RPA的浪潮。
1.2. RPA平台架构
RPA技术以RPA软件平台为落地载体,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典型的企业级RPA软件平台包括设计平台、机器人、控制平台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被称为RPA“三件套”,三者共同实现RPA机器人的正常运行。

  • 设计平台(设计器):负责机器人的脚本开发,基于具体的业务流程自动化需求,通过编码开发、低代码图形化界面编排、流程界面录制等方式,生成机器人运行脚本。RPA机器人的设计需要建立在对业务流程梳理和优化的基础上,决定了机器人上线后需要执行的具体任务。

  • 机器人(执行器):负责根据设计脚本,执行具体业务流程,完成任务。机器人可以根据工作模式分为无人值守、有人值守两种模式,无人值守是指RPA在后台运行,无需业务人员操作,可以自动完成任务;有人值守是指需要业务人员参与到流程当中触发任务或执行部分流程,采用人机协同的方式完成任务。

  • 控制平台:负责对机器人进行控制管理,包括任务分配、任务启动和停止、运行状况监控和统计、权限控制、机器人集群任务协同等,保证机器人的高效、稳定运行。

1.3. RPA的应用价值
RPA的核心价值是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降本增效,这建立在RPA的技术能力之上。
一方面,RPA的基础能力是自动化,可以模拟人对鼠标键盘的操作,执行数据提取与处理、系统登录与操作等任务,替代人的“执行”。另一方面,RPA软件平台在融合OCR、NLP等AI技术后,还可以处理图片、文字等非结构化数据,替代人的“认知”甚至“决策”,完成复杂任务的闭环。例如,结合OCR识别发票数据,再自动录入相关系统。
此外,RPA在执行业务流程中还具备以下突出优势:

  • 快速灵活部署:RPA是从UI层面进行“非侵入式”的系统连接,不影响原有IT架构,可以快速落地部署,及时响应业务需求。

  • 高效率:相比人工执行,理想情况下,RPA可以7*24小时不间断工作,单个业务流程操作时间大幅缩短,可以大幅提升业务流程效率。

  • 高准确性:理想情况下,RPA处理业务流程的错误率为0,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错误风险。

  • 可追溯留痕:作为软件平台,RPA的所有业务操作都可以保留日志数据,可追溯留痕,确保安全合规。

虽然具备以上能力和优势,但RPA并非是万能的,无法实现所有业务流程的自动化。RPA适用的应用场景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 规则明确。从可行性的角度,由于RPA本身基本不具备认知判断能力,RPA执行的业务流程需要基于明确且相对固定的规则,并不需要在流程中做出复杂判断。

  • 大量重复。从必要性的角度,只有大量重复性的业务流程,才使得部署RPA成为必要的投入,能产生足够高的业务价值产出。

RPA在应用场景上具有很强的跨场景属性。只要符合上述特征的场景,都可以应用RPA。典型的通用场景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与采购、客服、IT运维等,以及各垂直行业中具备类似特征的业务场景。


2. RPA应用落地指南
RPA应用的落地不仅仅只是产品的上线部署,还需要前期的规划、组织架构的支持以及完善的项目流程实施、运营机制。爱分析基于对多个企业RPA应用案例的调研,总结出了RPA应用落地的几个关键步骤:业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辛雯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