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超能网授权转载,其它媒体转载请经超能网同意。 NVIDIA一年前发布了第一款Pascal架构游戏卡GTX 1080,性能上做到了越级挑战上一代的Titan,依靠的是什么?除了CUDA数量、频率飙升以外,还有神秘的GPU BOOST 3.0,这次我们实打实战来探索它。 我们回顾一下NVIDIA三代GPU BOOST技术的关键要点: GPU BOOST 1.0 最早出现在GTX 600系列的Kepler架构显卡中,其中关键要素在于功耗上。只要功耗未达到规定上限,频率就可以一直往上飙,直到达到功耗上限阈值时,就会降低频率,保证功耗不超过阈值范围。也因此boost频率很小,最多不超过100MHz。但是玩家们很精明,很快发现这个功耗上限阈值是写在BIOS里面,只要修改功耗上限值大小,boost幅度也随之提高。从此功耗墙的概念在发烧玩家中不胫而走。 GPU BOOST 2.0 在Kepler架构GTX 700系列以及Maxwell GTX 900系列显卡中使用了新的GPU BOOST 2.0,在原来的“功耗墙”上多加了一堵“温度”墙。同时利用温度来控制boost频率浮动,主要是弥补GPU BOOST 1.0中,GPU核心在为未达到功耗上限时,boost频率不断提升,此时核心温度很可能已经承受不了,GPU BOOST 2.0可以保证GPU核心温度工作在正常范围内,防止温度失控而风扇转速也达到上限,你总不想一边玩着游戏,一边听着显卡风扇快速起飞的噪音吧? GPU BOOST 3.0 在去年的Pascal架构GTX 1000系列显卡中使用了更先进的GPU BOOST 3.0,如果说前两代GPU BOOST技术boost频率幅度不大,那么GPU BOOST 3.0就是飞跃式的进步,boost频率幅度达到300-400MHz更是稀疏平常的事情。这是为什么?那就是频率与电压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线性,它们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电压值对应一个频率,而且我们可以手动调节。同时,GPU BOOST 3.0集成了前两代GPU BOOST技术的精华。 我们再来看一看NVIDIA给出的GPU BOOST 3.0示意图,白色实线代表了NVIDIA在BIOS中写死的隐形上限,目前除非硬改PCB电路以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突破它,毕竟这个上限是NVIDIA在硬件上监测到数据结合程序约束住这个上限。 白色虚线是显卡出厂时BIOS中默认提供的基准频率,而绿色虚线则是玩家在使用中实际获得的最高频率。看,在解除频率与电压之间线性关系后,一对一可调整之后,绿色虚线更加贴近了NVIDIA所设置的隐形上限,从而达到更加高的boost频率,因此Pascal显卡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运行频率,这个和GPU BOOST 3.0应用不无关系。 所以说,为什么同一核心的显卡,即便是你默认频率高,但是成绩却不如频率稍低的显卡,这都是GPU BOOST 3.0干得好事。因为其中涉及到的功耗、温度与显卡厂商们的设计有非常大关系。 先说说功耗上问题,现在的“高端”显卡都有种堆料的习惯,16相供电对于大家来说已经司空见惯的事情,那么他们有作用吗?在这里我们需要肯定一下多相供电实际作用,相数越多,供电当然越稳定,每项通过的电流减少,发热自然而然也会减少,也有利于超频稳定性。但是至于16相供电是否有必要,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弄懂,NVIDIA的公版卡供电相数比较少,就连GTX 1080 Ti Founder Edition也只需要7相核心供电,但也使用了双MosFET提供稳定供电,就说NVIDIA在有需求情况下也会额外增加供电相数。 所以说,如果消费者所花费的金钱总是一定,PCB用料越多,你是不是应该更加高兴,更愿意选择它? 另一方面,显卡厂商会根据这张显卡的市场定位、需求,为其设置不同的TDP功耗上限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功耗墙。现在我们已经不需要用的NVIDIA的SMI工具,也能直接使用GPU-Z 2.1.0版本直接查看到。这个值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你boost频率高度,TDP值越高对于冲击更高boost频率更有利。 再说说温度的问题,以非公版GTX 1080 Ti为例,我们看到了大部分厂商为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