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科技述评] 随着彩电智能化的普及,智能电视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日前,有网友发文表示,自己家里的电视后台暗藏一个名为“勾正数据服务”的应用,会自动收集用户家中所有联网的智能设备信息并上传,甚至连邻居的WIFI信息也会收集。 对此,勾正数据方面在回应媒体时表示,用户反应的信息有些夸大,勾正数据整个采集、数据使用等过程都是合法的。 钉科技注意到,据勾正数据官网显示,其覆盖的智能电视终端数量超过1.4亿台。要知道,2020年我国智能电视保有量大约为2.5亿台。也就是说,勾正数据的数据应用覆盖了中国过半的智能电视。 有了超过对1.49亿家庭的覆盖,勾正数据可以拿到很多家庭大数据信息,并据此开发出各种营销工具平台产品,比如联网电视(CTV)收视系统、UniPlan+跨屏预算分配系统、勾正CHMP中国家庭数据营销管理平台等等。 但一个核心问题在于,智能电视用户数据该归谁?电视厂商或者嵌入SDK的第三方数据公司,在搜集和使用数据时需不需要明确征询用户同意? 家电产业观察家丁少将认为,用户隐私其实是老问题,在手机、PC、电视等各个智能终端上都会出现。苹果在iOS14中增加ATT功能,即“应用跟踪透明度”,用户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分享数据给APP开发商。当然,开放系统下这样要求软硬件企业,会很难。 实际上,与硬件企业、App企业合作,通过嵌入SDK或者其他技术手段获取用户数据,这是市场上很多数据咨询公司的通用做法,Talkingdata、奥维等都是如此。 正如勾正数据声明的那样,收集和使用数据并不是不可以,关键看是否合规。那么,如何判定搜集和使用智能电视用户数据是否合规呢? 参看智能手机用户数据合规搜集和使用的经验,钉科技认为,相关企业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要获得用户授权。至于授权方式,最好是用户可以明确知晓的方式,而不是复杂的格式化合同。二是,采集数据过程要加密,从采集到传输全程不能出现明文。三是,用户有删除或者匿名化个人信息的权利。四是,数据采集加工最好在本地完成,且返回的是一个脱敏的数据结果。 钉科技认为,相较于智能手机的个人属性,智能电视因为具备鲜明的公共属性,隐私安全的保护问题其实更加重要,媒体和产业界都不排斥大数据营销,但建立和执行透明合规的标准,依然是一件紧迫的事情。(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钉科技网)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