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贤/文
如果说4G时代下载2G电影需要几分钟,在5G时代或许仅需1秒钟就可以下载10到20部这样的电影了。当然,5G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快的速度,还有更低的延时,更大的网络容量,也可以为时下最热的“人工智能”带来趋势性的推动。高通(Qualcomm)公司高级研发总监、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侯纪磊博士认为,5G会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非常强大的引擎作用。其中,5G的低延时和高度可靠的有效性将会推动无人驾驶的发展,使之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在谈到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时,侯纪磊博士提到了“四个象限”的概念:横轴代表数字跟物理世界,纵轴则代表从非关键型任务到关键型任务。人工智能可能会最先在数字类的非关键型任务上应用,比如电商平台的个性化推荐。而对于最令人兴奋的“无人驾驶”领域,侯纪磊博士认为,还需要解决很多社会层面和法规层面上的问题。如果无人驾驶能实现大规模商用,人工智能就会像水一样无处不在,在很多不同的环境里得到普及和发展。 5G商用进程加速中国走在前列 相较于4G时代,5G赋予人们以更多的想象力。在5G时代,万物互联将得以实现。届时,或许就连沙子都会有个自己的IP。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能够切身感受到的5G所带来的变化有哪些呢?高通公司高级研发总监、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侯纪磊博士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变革:首先,5G带来的移动宽带连接能给消费者带来两种重要体验:一是虚拟现实,二是高速稳定的远程在线;其次,在人工智能领域,5G能带来连接上的低延时和具有高度可靠的有效性,从而推动无人驾驶达到“anywhere、anytime”(随时随地)这种高级别的应用;最后,海量物联网将在未来推动智能家居和智能生活的普及。 不同于此前——3G、4G时代标准制式的不统一,对于即将到来的5G时代,全球达成了“要使用一个标准”的共识。虽然5G标准还在制定当中,但运营商都已经加快了迈向5G的步伐,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就明确表态,“要加快推进5G发展,今年将在5个城市开展外场试验,2018年开始规模试验,2019年实现预商用,2020年实现规模商用。” 侯纪磊博士也表示,虽然5G标准目前还在制定中,但商业化的时间点已经离我们不远了。从全球来看,到2019年前后,很多领先的美日韩运营商就会实现5G的商用。在中国,到2019年,三大运营商都会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试商用。 “业界曾开玩笑说,中国试商用的规模就和跟韩国、美国的商用规模不相上下,甚至可能远远超过他们。今年已经是2017年,离5G商用化还有两年,时间非常紧迫。”侯纪磊博士强调。 据了解,高通公司大概在3至5年前就已经在射频和商业化领域进行研发布局,助力未来5G商业化的实现。这些战略性布局既包括同一些以色列公司的早期合作,也包括其后对这些公司的收购。 另外,在同中国运营商的合作上,高通公司也被列为了首要合作对象。“高通将在全球第一时间点,跟中国运营商进行第一优先级的大规模对接试验,之后会与中国运营商讨论5G的商用方案部署。在这一过程中,高通将与中国的5G产业链各方进行很多商业化部署的衔接,而高通对与中国产业链的合作非常重视,以助力中国未来在5G商业化领域的成功。”侯纪磊博士表示。 5G:人工智能发展的引擎 在谈到5G为用户带来的改变时,侯纪磊博士提到了人工智能。他认为,5G为很多基础设施,以及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提供了一种无所不在的、强大的、安全的连接能力。具备这样的连接能力之后,人工智能将从网络侧向终端侧迁移,很多商业化以及用户体验上的需求将由此产生。可以说,5G的发展,将会对人工智能产生非常强大的引擎作用。 未来,人工智能将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应用侧无孔不入,包括机器人(智能个人助理)、无人驾驶、医疗和金融等领域。但人工智能究竟会在哪些领域率先实现落地呢? 侯纪磊博士通过四个象限介绍了人工智能落地的顺序。如果把人工智能的应用划分成四个象限,横轴代表数字跟物理世界,纵轴则代表从非关键型任务到关键型任务。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商用化,并针对商业模式形成了直接应用的数字类非关键型任务,比如在电商平台上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推荐。 此外,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方向是物理世界的非关键型任务。在这个方向上,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扫地机器人,因为即使扫地机器人走错地方,碰到你的脚或宠物的排泄物,也不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另一个方向是数字领域的关键型任务。这一方向体现在两个重要的领域之中,一个是医疗,一个是金融。因为这两个行业对精准度的要求较高,数据的准确性对人的生命安全和投资理财都会有直接影响。 而对于最令人兴奋的“无人驾驶”领域,侯纪磊博士认为,还有很多社会层面和法规层面上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如果无人驾驶能实现大规模的商用,人工智能就会像水一样无处不在,在很多不同的环境里得到普及和发展。 以下为网易科技访谈高通公司高级研发总监、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侯纪磊博士速记: 网易:现在有很多关于5G的讨论,5G标准也在制定中。作为媒体,我们知道很多消费者更关心5G将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您能从消费侧谈一谈5G即将为社会生活带来的变革吗? 侯纪磊:这个话题很好。从技术层面而言,5G具有更快、更高和延时更短的特点。但消费者和老百姓主要将从以下三方面感受到5G为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 第一,5G带来的移动宽带连接能给消费者带来两种比较重要的体验:一是虚拟现实,二是高速清晰的远程在线。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假如我的一个朋友到北京去看国安队的比赛,他可以用VR设备拍摄下现场比赛的360度全景,再通过低延时的5G技术,将比赛场景实时传递给不在现场的朋友,比如我。这样,我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比赛现场的环境和氛围,这种体验是3G和4G技术所不能提供的。 第二,人工智能。我今天一项重要的演讲主题就是无人驾驶或者自动驾驶。5G能带来连接上的低延时和具有高可靠性的有效性,从而推动无人驾驶达到“anywhere、anytime”这种高级别的应用。 第三,海量物联网。未来,智能家居和智能生活将得到普及,家里的电冰箱、洗衣机等设备都会配备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需要与外部进行实时沟通。但是很多时候,这些传感器的成本和功耗都很低,而中国的建筑墙壁是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穿透性很差,这就需要蜂窝连接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实现深度覆盖,使得5G连接在上述三个应用方面得到强有力的支撑。 网易:5G的标准制定跟3G或4G不同,3G、4G时代有很多标准,但进入5G时代,全球只能有一个标准。高通在5G的标准制定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侯纪磊:3G时代有三个标准,4G时代虽说只有一个标准,但在产业界看来,还是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模式或制式。与之相比,真正进入5G时代后,无论是美国、中国还是欧洲的产业界,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无论从用户场景还是生态链的有效性来看,单一的5G标准将对5G产业的未来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大家传统上认为高通是一家无线半导体公司,更注重移动端的商业芯片,实际上,我们把自己定义为端到端的无线技术型公司,这种定义使得高通的视野能够突破终端层面,形成端到端的解决能力。所谓端到端,是指形成从手机到基站、手机到网络侧的完整的解决能力。从标准上来看,这将形成很强的影响和辐射力。因此,高通跟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交流时,不光需要满足设备商的需求,还要定义之前提到的用户场景,这就需要用到端到端的解决方案。通过跟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互动,制定出引领和融合的方案,高通能够扩展视野,进而形成某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就是推动单一的5G标准向前发展,防止标准分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