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IT资讯 查看内容

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引热议 网友质问:劳动法明确规定同工同酬

2021-06-20 10:00:10 来自: 快科技

近日,“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了”这一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这位“打听者”自述在互联网公司上班,因为加班跟同事差不多,便在办公场所询问同事工资。结果,没等到同事正面回复,等来的却是公司HR关于辞退和“赔偿什么的正常给”的通知,当事人心生委屈。

那么,同事之间的工资真是“不能说的秘密”吗?企业与职工的观点截然不同。企业认为,禁止打听同事工资是从保护职工隐私、防止互相攀比等角度考虑,打听工资也会给企业管理带来困扰。而有职工则认为,出于好奇或者同工同酬考虑,或者就是随便问一问,这也不行吗?

关于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这事儿有人还闹上了法庭。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就公开了一份类似的案例,沈阳男子因为打听同事的工资,且被公司认定不胜任岗位工作被开除了,公司领导评价他"行为品德极其差"。陈某起诉公司索赔 8000 余元劳动赔偿金等,均被法院驳回。

站在企业的立场,在北京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周飞说,“密薪制是因为员工的个人能力、学历等各方面有区别,企业会给高能力、高潜力员工较高薪酬,而互相打听薪资会影响到一般水平的员工,不利于企业内部团结。”

“对企业来说,严格的纪律是为了便于管理,节约管理成本。”周飞说,其所在公司会将薪酬设置为公司机密写入劳动合同,将之列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在新员工培训会上进行讲解,此外还有视频录像、员工参与签字、会后考试,证明员工知情。

除了对开除惩罚过重表示质疑,有网友还质疑:薪酬不透明就无法知道自己与同岗位同事的工资差异,这与劳动法规定的“同工同酬”相违背。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北京德翔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市律协民法专委会副主任安翔说,每个员工在学历、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每一个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给公司创造的价值,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情况,在合法范围内自主确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而对于公司与员工约定薪资保密,安翔认为,没有任何法律对这一约定进行禁止,“用人单位有权利在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中约定相应的条款,密薪制本身并不违法。”

同时,律师表示,仅以口头告知劳动者打听薪酬属于严重违纪,并以此为由解除合同,不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安翔表示,相关的规章制度应该符合三个标准:依据民主程序制定、不违反法律法规、依法向劳动者进行告知。

“如果符合这三个条件,或者在协议中,比如保密协议、劳动合同的正文条款中有这类内容,那么该约定本身有效,以此为依据对员工进行处理是合法的,现实案例也支持这样的标准。”安翔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君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