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之后,由于奇亚币并没有如想象中火爆,SSD的价格开始继续走低,主流装机的NVMe SSD容量也逐步提升到1TB。 各个品牌都在用各自的产品线来应对现在的市场趋势。今天就带来海康威视CC500 1TB 测试报告。 产品开箱图赏: 简单看一下CC500的整体外观。 CC500的料件全部集中在PCB正面,可以看到一颗主控和四颗颗粒,没有缓存。 SSD接口是PCIe 3.0 x4,目前主流的规格。 主控是国产联芸的1202主控。 颗粒为海康自封装的HKN6T2TbAB132CM7M,只知道是TLC颗粒,其他信息没有查到。 SSD附件为一个小型螺丝刀和一颗安装螺丝。 产品测试平台: 简单介绍一下测试平台。 用到的主板是ROG的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 产品性能测试: - 横向对比中统计的SSD经过全盘擦写和重新分区,消除新盘的鸡血状态。 - 连续读写性能选取HD TUNE的大文件读写测试,文件大小为50GB。 - 4K随机性能采用IOMETER混合读写,分别进行QD1的浅队列和QD32的深队列测试。因为日常使用中不会存在纯粹的读写行为,会在读写测试中反向混入25%的负载(例如读取测试中75%读取,25%写入)。 - 现在部分SSD会通过玩命调教固件来提升4K的随机数值,所以这边引入4K离散值统计来让那些表面SSD露出原型。公式中是对 SSD自身IOPS平均值计算离散程度,不会出现性能低的SSD,离散会较低的BUG。 - 离散测试是通过IOMETER来跑,测试前会先运行120秒预热,然后运行12分钟收集600个数据样本。所以我的离散测试会比较针对存储颗粒的自身性能。 - IO延迟的部分则会采用AS SSD 10G文件测试,连续三次读写延迟的数据取平均值。 - 表格实在比较庞大,手机端还是横过来看更方便一下,电脑端就当治疗颈椎病吧。 -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群联E16的功耗较大,所以并不适合裸机测试重载环境,这边使用了TT的第三方散热片来进行测试。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