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游戏 游戏资讯 查看内容

游戏被批精神鸦片 科技日报:不应该妖魔化网络

2021-08-06 10:24:00 来自: 快科技

游戏行业这一周风声鹤唳,此前《经济参考报》批游戏为精神鸦片、电子海洛因,导致腾讯等公司当天市值暴跌4500多亿,多家游戏公司也宣布了更严格的防沉迷系统。《科技日报》今天刊文称,公众不应该妖魔化网络,沉迷于技术焦虑。

《科技日报》称,在此轮政策和行业动态当中,公众最关心的依然是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其实,“网络沉迷会不会毁掉一代人”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在科技史上,这是已经多次出现的“技术焦虑”。

“技术焦虑”的本质,就是把技术从社会当中剥离出来,在真空中推演其影响,放大其危害或益处,把“莫须有”的罪名或荣誉安插在技术上。

这种思维方式既无助于我们认识其与各种社会因素的关联,也不能指导我们对技术开展科学的应用和规范。大到重核裂变,小到手机游戏,道理都是如此。

正是因为技术和社会整体不可分割,从社会角度出发进行综合治理才势在必行。技术不可自我标榜中立,游戏产业不能以“家庭学校教育缺失才是青少年沉迷网络主因”为借口推卸责任。

防沉迷系统不完善、游戏机制迎合赌博心理、运营模式诱导冲动消费、游戏内容超出适龄范围等问题长期存在,这些问题同企业无法平衡社会责任与商业目标有明确联系。

企业应当注意发展游戏产业的社会效益,并且把这一意识融合到产品开发和运营当中,用“合良心”“谋长远”取代“赚快钱”。

公众也不应该妖魔化网络,沉溺于技术焦虑,忽视了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教育、心理科学的重要性。

家长、学校、决策者应当一道,注重青少年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塑造,对娱乐和社交的心理需求,以及体育教育和课余兴趣培养。

此外,网络成瘾背后的教育文化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地区差异因素等也应该得到决策者和学者的更多关注。

实践已经表明,人类社会当中任何一种技术,都不是“万能钥匙”或者“万恶之源”。

技术焦虑或许不失为一种朴素情感,客观上也能起到引发社会关切、推动变革的作用。但是归根结底,技术焦虑背后还是对技术的迷信,脱离实际的期望一定会落空。

毕竟,现实世界没有网络游戏里的世界那么简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君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