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正点财经》)7月21日以来,A股成交额已经连续40多个交易日超过一万亿元,期间更是创下单日1.7万亿元的年内新高。不少投资者认为,连续超万亿成交量与“量化交易”密切相关。 今年量化私募跑赢公募 超8成量化私募盈利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栏目视频 量化交易指的是利用数字模型摸索股价涨跌的规律,以趋势投资为主,基本面分析为辅。 佐原量化合伙人 李结孙:量化交易本质上是赚取市场波动的钱,市场剧烈波动实际上更容易捕捉市场错误定价的机会,避免市场的追涨杀跌,克服人性的恐惧、贪婪。 记者统计显示,今年公募有59.38%的产品盈利;量化私募有83.78%的产品盈利,收益率普遍分布在10%-20%,20%-30%的区间。 泰达宏利基金策略投资部投资经理 窦福成:这个收益是不固定的,一般取决于偏离市场的程度。一般来说偏离得越高,风险越大,潜在收益也就越高。 量化交易未来空间大 量化交易副作用值得警惕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栏目视频 量化投资兴盛于华尔街,有40多年历史。目前,我国的量化投资增长迅猛,量化私募总规模已经迈过1万亿关口。百亿量化私募约为20家,部分量化私募规模超500亿。 从成交占比看,美国市场广义量化策略占比接近80%,中国量化交易占比20%。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资金不断涌入,未来国内的量化交易还有很大空间,衍生品市场将迅速发展,机构化将不断加速。 资舟投资高级合伙人 王鸣航:个人客户跟机构客户相比,第一,数据量处理能力肯定是不够的;第二,建模和知识能力肯定也是不够的;第三,算法也是不够的。 随着市场的发展,量化交易的“副作用”引起警惕。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近期表示,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在增强市场流动性、提升定价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交易趋同、波动加剧,有违市场公平。量化交易避免交易趋同才能降低副作用。 专业人士建议,量化交易的发展不必完全比对海外市场,要针对中国资本市场自身情况,研发具体交易策略。 泰达宏利基金策略投资部投资经理 窦福成:因为在中国股票市场大家容易情绪过热,所以量价策略在中国体现为反转,但是这点在美国并不明显,另外因为中国经济增速较高,成长策略的有效性也远远高于美国。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 龚新语)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