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正点财经》)农田作为粮食生产的基础,是粮食安全的根基。目前全国耕地质量总体还不高,中下等质量的耕地占70%左右,近日正式公布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就提出,到2030年建设12亿亩高标准农田。今天上午,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一般增加10%~20%,亩均节本增效约500元。《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沟渠和田间道路配套等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到203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2亿亩、改造提升2.8亿亩。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张桃林:如果按1亩1000斤产量来计算,12亿亩就能稳定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约占我们当前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的90%,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介绍,2021-2022年的年度新增建设任务将达到历史峰值,中央加大资金源头整合和投入力度,2021年,中央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787.82亿元,同时推动地方通过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债券、土地出让收益等多元化渠道安排88亿元,支持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 财政部农业农村司副司长 姜大峪:我们在分配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各地粮食生产情况作为重要的测算因素,对13个粮食主产省予以重点支持。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 龚新语)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