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业界资讯 查看内容

商业运营如何降本增效,物业服务转型是重要一环

2021-11-03 17:04:26 来自: 厂商新闻

 商业地产的运营成本正在逐年提升,其各环节都在积极寻求转型的方式。

  物业管理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其既可影响招商,也影响着日常运营的点滴。

  在物业管理这一块,在整个行业经历了几年的智慧科技投入后,对楼宇的运营管理能起到了什么重大的突破?

  我想我们先可以一起来想想,在过去的物管运营中,我们是否或多或少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想要质量高,成本肯定也得高,因为我们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人….

  我们按人头付了费,但这些人真实到场为我们服务了吗?又或者,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吗?

  我们为各个楼宇所建立的服务标准,每一项计划都落地了吗?

  我们付了钱,但我们的钱具体都花在哪儿了呢?

  当我们想要减人、降成本,但哪些人可以不要,哪块成本可以节省,我们如何合理优化?

  为了从多方面进行降本增效,各大楼宇投入了林林总总的系统。但这些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爱物管通过AIOT和大数据对物管场景进行解析后,发现一个6万平方米的写字楼,仅每天的保洁服务交付次数可高达21300次。

  一个项目动辄百万量级、千万量级的服务交付次数,却要通过“人”去监督每一个角落、每一项服务的执行,还要由此去掌控服务的效率、质量,甚至是进行成本的控制。

  很多系统应用强化了管理层的作用,管理人员必须“标准”、“熟练”地使用系统的同时,在服务标准的落地和一线员工工作量和质量统计等具体工作上,却仍然是一筹莫展。

  列举这些数据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物管运营效率、成本始终得不到有效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系统本身,而在于大部分的物管组织结构,仍然是一个人盯人、或者称之为“人盯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组织结构。完整的服务过程及大量的服务成本很难实现可视化,从而导致很多项目处于服务标准缺失或者服务标准仍然停留纸面的情况。

  所以,爱物管希望通过AIoT和系统去“盯”服务、通过大数据运营去辅助决策、验证的决策。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组织结构的转型,而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力工具(SaaS)的问题。而爱物管的商业逻辑,是希望通过组织数字化转型,压缩(智能替代)当前物管服务行业高达50-60%的“中间环节”损耗。

  爱物管自身,则通过服务标准建模、服务可视化、智能自动计薪以及AI运营优化等能力,极大地降低自身运营成本、扩展自身管理半径,形成竞争优势、突破行业规模化的禁锢,成为国内非住物管数字化运营的领先者;同时亦将上述能力充分应用于服务,为客户提供以软件为核心、以数据为驱动标准化的“软件+服务”,并接受客户通过数字化咨询、专项分包、全管委托等多种付费模式,极大的满足了客户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

  那么,在这一整套下,组织结构转型前后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选择了五个指标。

  首先,爱物管的服务成本比传统组织低15%,有效降低了用户采购服务的成本;

  其次,爱物管的蓝领员工的薪酬比周边的项目平均高15%-20%,团队的稳定性更高;

  第三,爱物管的服务效率比传统组织高30%,有一个原编制55人的项目,我们最低只用27人就完成了服务交付;

  第四,在管理结构上,爱物管的人效达到了70万/人/年,而国内最好的传统组织的人效仅为其十分之一。

  第五,爱物管综合的质量在花费同等成本的情况下,与传统组织持平甚至稍好。

  更多资讯请移步同名公号了解更多。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快报网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