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IT资讯 查看内容

李楠:魅蓝品牌要做宝马3系 春节前开第一家线下店

2017-10-10 16:17:32

李楠:魅蓝品牌要做宝马3系 春节前开第一家线下店

 

而上个月推出的数字系列新品魅蓝6,在李楠看来属于打扫战场的产品,E系列则是次主力,X系列则是类似荣耀Magic手机的实验性、探索性的一个系列,在技术、工艺以及价格等方面进行跟进,更加即兴去做。

在李楠看来,魅蓝今年处于调整期,需要把节奏调整到在正确的时间点发布正确的产品,魅蓝今年的销量目标就是稳住去年的量。

“我们今年解决死活问题,明年解决数据问题,一步一步来。”李楠说。

以下是凤凰科技对李楠的采访文字实录,在不影响原意的基础上略有编辑:

拆分后今年要稳住去年的量

凤凰科技:你们5月份的架构调整对魅族来说有什么意义?这四个多月来魅蓝主要在做什么?

李楠:第一明确架构,第二战略的研讨,第三战略落地我们来做,但与此同时既定的一些调整也在做。比如说产品路线图和产品的使命什么的。先是拆分之后第一时间做的事,解决一些短期内紧急的问题,同时长期看我们的架构和战略以及项目落地,所以其实你会发现Note6是一个有非常清晰产品使命的东西,就是我一句话就可以把它介绍清楚。

凤凰科技:拆分之后今年有什么KPI的压力?

李楠:就肯定还是有KPI的。

凤凰科技:哪方面的?

李楠:无非就是量和利润。

凤凰科技:能不能透露下量?

李楠:量的话基本上我们今年的量是没有一个具体数字,因为我们在调整期,我们其实主要稳住就行。我们今年解决死活问题,明年解决数据问题,一步一步来。拆分之后产品的设计部能独立了,肯定会作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凤凰科技:设计部现在有多少员工?

李楠:十几个,产品定义规划加设计。

凤凰科技:你们今年是利润优先,到目前为止的话这方面有什么压力?

李楠:我们现在看的话还好,就看年底,我们现在整个的容量和需求都不是问题。

凤凰科技:通常是一家公司处于一个比较危机的时刻了,创始人会选择出山力挽狂澜,黄章的再次出山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个?

李楠:他解决的是发展问题。因为他认为魅族高端产品的量还不够。我们的人事、供应链还有财务什么都是公用的,分开那种是产品规划、产品定义、产品设计、市场销售品牌。

春节前开第一家线下店

凤凰科技:魅蓝线下店这一块儿怎么做,跟小米之家有什么区别?

李楠:实际上我们今天发现了两个挺重大的变化,第一个消费者心智,在一到三线其实有很大的变化,就是大家可能过去两年内对购买产品品牌的重要度提升大概10%,所以说至少一到三线趋势很明显就是品牌在分离。品牌分离其实意味着就是说我们在寻找我喜欢的品牌,我们在寻找属于我的品牌,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的话,魅蓝跟魅族未来会跑得更开。

第二个问题是现在我们发现整个的线下零售的商业形态的变化,今天大家说的新零售,本质上是一个人流转移的结果。以前更追求产品性能和性价比的阶段,大家会去专业的地方买,比如说手机一条街;今天大家更看中品牌设计和体验的阶段,大家就去了和专业的手机卖场比,会愿意选Shopping mall,所以这个趋势也很明显。所以小米之家这种,也是大趋势变化下的一个选择。

凤凰科技:就是跟其他品牌合作做一些买手店?

李楠:对,我们会更关注的是生活方式的问题,而不是专业手机零售的问题。

凤凰科技:第一家什么时间开?

李楠:年底或者是农历年年底,反正大概那个时候。我们的利润一直都很好,我们利润一直都比小米好,其实Note6的利润也很好,Note6是我们的利润大头。去年应该是销量是七三,利润是六四至少。

凤凰科技:海外市场今年做得如何?

李楠:我们在俄罗斯、东欧和东南亚都不错。印度目前来看我们在把高通和谷歌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之后,有可能会做。主要还是高通的问题,现在高通问题不是解决了嘛。

凤凰科技:印度市场应该是比中国还要复杂,它好像应该是每一个地区每个城市之间可能都不一样。

李楠:所以其实我个人对印度不感兴趣,至少在三年之内兴趣不是很大。

凤凰科技:重心还是在国内?

李楠:不,海外的机会在欧洲和东南亚,全球市场那么大,如果你们全扎堆在印度,我也不着急,印度尼西亚也一点几个亿人口。

魅蓝品牌要做宝马3系

凤凰科技:我之前听说,魅蓝像大众,魅族的话未来可能要做成奔驰,是有这么个事吗?

李楠:对,其实我们不是大众,如果你非要找个汽车品牌对比的话,我们其实是想做一个类似于宝马3系。其实它也是大众的价位,但是它更年轻,因为大众的用户就太老了,宝马的2系、3系其实我们是更偏于做年轻人的市场。所以魅蓝品牌青年良品定位很清楚。

其实这次Note6就有调整,我们发现效果还不错,就是我们讲更多潮流跟文化层面的东西,包括今天英国的摄影师是能为我们拍什么东西,明天日本的摄影大师我们能用手机拍什么东西,包括我们前一场发布会,我做过文化层面的尝试,验证下做杂志行不行,现在来看,大家也很认可,我讲一些设计和海外设计师的故事大家愿不愿意,后来我们发现其实中国消费者真的喜欢这东西。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admin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