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IT资讯 查看内容

内存条价格疯涨韩国受益 中国存储芯片必须自强

2017-10-25 12:31:48 来自: 环球时报

(原标题:价格不断上涨 “疯狂内存条”背后的隐忧)


铁流

近日,一篇名为《内存的战争,疯狂涨价内存背后的产业故事》的文章在技术圈流传。自去年开始,固态硬盘、内存条及闪存卡等存储产品的价格开始疯涨,一根8GB DDR4内存条已经从2016年上半年的200元左右疯涨到现在的900多元。即便是饱受诟病的房价上涨速度,也无法和内存条的涨价速度相比。

涨价背后,是三星、SK海力士等韩国企业的强势上扬。今年第二季度,三星在芯片销售业绩上一举击败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与此同时,韩国另一家企业SK海力士营业利润率也达到45.59%,在韩国30家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中位列榜首。

韩国企业的高歌猛进,反衬出中国企业在存储芯片领域的黯淡。由于中企在NAND Flash和DRAM两种存储芯片方面的市场占有率微乎其微,且NAND Flash和DRAM被少数国际大厂,特别是韩国企业所垄断,直接导致存储芯片价格很容易受到垄断企业决策影响。

韩国企业在存储芯片领域对老牌大公司的强势“逆袭”再次表明,将“自由竞争”“小政府”奉为“圣经”完全是自欺欺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三星等公司充分利用存储器行业周期性强的特点,以举国体制为筹码,在价格下跌、生产过剩的大环境下,逆势疯狂扩产,通过大规模生产进一步降低产品价格,由此引发价格战造成存储芯片企业普遍亏损。由于三星的体量占据韩国GDP的20%,有足够的资本去亏损,在价格战中处于绝对优势。通过这种方式,三星把曾经占据DRAM市场50%以上份额的日本企业赶下神坛,而三星昔日的竞争对手则大部分破产或被收购。

中国在存储芯片领域受制于人的经历是惨痛的。一直以来,西方国家在高科技上对中国严防死守,即便是存储芯片这种技术含量并不算太高的业务,国外政府也对中国严格限制。中资曾经试图收购日本尔必达,紫光也曾经试图收购闪迪和镁光,但这几次尝试都未能如愿。在美国受阻后,紫光集团瞄准韩国,力图投资300亿元人民币收购SK海力士15%-20%股份,然而也遭到对方拒绝。之后,紫光选择了“曲线救国”,通过入股西部数据,然后由西部数据出面收购闪迪,希望以这种方式绕过美国的监管。然而即便如此,这笔交易最终也因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而告吹。

前不久,日本东芝因财务问题不得不壮士断腕,出售其麾下的存储芯片业务。虽然在收购过程中,富士康给出的报价远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但东芝还是将存储芯片业务卖给了贝恩资本。原因就在政治因素。日本政府的经产省官员就曾表示:“东芝公司可以卖给苹果这样的美国公司,但中国公司是不行的”。

从过去一系列不成功的收购案例来看,中国资本想要通过海外并购获得存储芯片市场的入场券行不通,在存储芯片的大国之争中,中国必须自立自强,才能实现产业发展不受制于人。

▲(作者是技术观察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sophia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