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会背景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为促进人工智能产、学、研、经、用的发展,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学会会士系列讲坛活动,分享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发展经验,探讨人工智能行业目前存在难题,助力智能科技不断创新发展。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是会员在学会的最高学术荣誉。学会为鼓励学会会员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表彰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卓越成就,或者关心学会、为学会做出重大贡献的高级会员。截至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共有97名会士,其中包括41位国内外院士以及国内外顶尖高校教授、研究员等。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之家(杭州站) 协办单位: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 三、活动日程 时间:2022年9月28日10:00-11:00 主题报告:薛定谔+图灵+维纳=? 报告摘要:机器能否像人一样认知,是当今智能科学难以回答而又必须回答的问题。薛定谔把生命看成机器,称之为“活细胞的物理观”;反过来,如果把机器看成生命的话,可称之为“机器的生命观”。认知的机器赖时序为生,赖交互为生。因此,机器和生命的本质都是赖负熵为生。机器由物质、能量、结构和时间四个要素组成,结构和时间可直接或间接寄生在物质和能量上,形成硬构体或软构体,用以表达丰富的语言和思想,就打破了物质、能量、信息、知识、智能之间的鸿沟。因此,生命和机器都可以作为认知的载体。人类的认知活动,就是永无止境地缩小物理空间的现实和认知空间虚拟现实之间的差异。如果说上一代的人工智能可以叫做计算机智能,硬核是算力、算法和数据的话,那么新一代人工智能应该是有感知、有认知、有行为、可交互、会学习、自成长的机器智能,硬核则是交互、学习和记忆,而量子认知机的落地应用可能是下一代人工智能,也许要到百年之后了。 四、活动嘉宾 嘉宾简介: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指挥控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位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长期致力于信息化和智能化工作,不确定性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中国无人驾驶的积极引领者,人工智能产学研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也是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获得者。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