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智汽车 查看内容
比亚迪包揽三榜第一 中国车企集体改写新能源技术竞争格局科技、权益、效率三重奏 问界新M5 Ultra重塑高价值SUV之选九号公司将于8月26日举办2025新品发布会,重磅推出M5智能电摩哈弗猛龙2026款即将上市,四大产品力进阶,助力新能源方盒子品类再升级智己新一代LS6车型20.99 万元起开启预售,30分钟小订订单量突破10000台驾驭新境,智美双生:全新问界M7金秋启程小鹏汽车宣布全新小鹏P7将于8月14日开启24小时高环耐力测试智能化强势赋能 全新坦克500智享版预售36.00万元起皮卡带电 动力无限|40℃高温出行?火星9越野刀锋版让探险变享受超越新境界,静享新体验:佳安超越PS26舒适旗舰轮胎耀世登场二代哈弗H9护航《沿着边境看中国》第二季摄制组新疆站,全程保障无忧长安启源全新Q05官宣,搭载激光雷达及智驾专用"小蓝灯"系统长安深蓝S05纯电超长续航版8月1日上市,宁德时代电池,续航里程达620km多款全新力作耀世登场 技术创新驱动福田汽车新能源爆发增长消息称鸿蒙智行改款智界R7首批展车今日起全国陆续到店吉利汽车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发布行业首个座舱智能体毕业季购车新趋势,问界新M5 Ultra成学车党出行好帮手经典与美学的时代对话:全新坦克500以“中式新豪华”重塑越野价值标杆焕彩升级 2026款奔腾小马3.49万起于色彩中见传承 全新坦克500敦煌绿亮相

2040年 全世界燃油新车0辆?只有39%的人信了

2023-03-13 08:28:34 来自: 网易科技

北美、欧洲以及亚洲多个国家都已经制定了提高电动汽车产量和销售的目标,并希望到2040年生产的新车全部都是电动汽车。

然而最新行业调查发现,多数人对该目标能否实现持悲观态度,只有39%的人相信这样的愿景能成为现实。

根据美国政府制定的气候目标,到2030年,该国销售的所有新车和轻型卡车中,应该有半数是零排放汽车。其中,加州已将2035年定为禁售燃油车的截止日期。

在欧洲某些国家,2040年似乎成了燃油车的末日,英国更是希望在2030年就禁售燃油车。

各大洲的汽车制造商都在争相向电动化转型,因为他们开始淘汰内燃机汽车生产线。

但是,电气设备制造商ABB Robotics和《汽车制造解决方案》杂志联合对汽车行业进行的调查显示,人们对这些目标能否实现有些悲观。

当被问及“2030年到2040年实现100%电动汽车生产以实现不同地区的目标是否现实”时,只有11%的人给出肯定回答,不到10%的欧洲受访者认为这个目标可以实现。

相比之下,持有类似观点的北美和亚洲受访者比例分别为12%和17%。

另有28%的人回答说:“我认为能实现上述目标,但过程并不容易。”

这使得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在2030年到2040年之间实现完全采用电动汽车还为时过早。

41%的受访者称:“有可能实现目标,但时间不会提前。”

最后18%的人表示,燃油车被取代仍然遥遥无期。

在二级汽车供应商工作的人最乐观,超过50%的人认为完全转向电动汽车生产是可能的;相比之下,其他群体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这有可能成为现实。

这些群体包括原始设备制造商、设计和工程服务提供商、一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以及物流服务供应商。

毫无疑问,实现100%电动汽车生产的最大障碍是供应链和成本。

其中,19%的受访者认为,建立新的电池供应链是最大阻碍。

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影响,比如电池供应紧缺严重限制了丰田电动汽车业务的发展,福特则获得了足够多的电池供应。

在2023年,福特野马Mach-E-E的产量增加了两倍,F-150闪电的产量增加了一倍。

就像电动汽车明显比类似尺寸和配置的燃油车更贵一样,建设新的电动汽车生产设施需要大量资本投资,为此16%的受访者认为高昂成本是实现100%电动汽车生产的第二大障碍。

其他令人担忧的问题还包括原材料供应短缺及基础设施不足、电网容量不足、缺乏绿色能源以及电动汽车缺少充电基础设施等。

对电动汽车性能的担忧、需求不足以及购买新电动汽车的高昂成本也被列为悲观的理由。

行业受访者还被问及他们认为电动汽车普及的最大障碍,其中缺乏充电基础设施居首(26%),其次有17%的人提到了新电动汽车成本太高。

与欧洲或亚洲的受访者相比,预计北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抵触是比成本更大的负面影响因素。

好消息是,80%的受访者认为实现可持续汽车制造将是可能的。其中,51%的人表示,“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但这不会很容易”;另有29%的人表示这是可能的,“但难度很大”。

责任编辑:上方文Q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张晴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