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以"人机共融•智造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在上海举办,吸引了来自200余家公司的500多位参会人员,特别邀请了多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头部企业高层及相关领导。上海开普勒探索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普勒人形机器人") CEO胡德波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超越边界:开普勒人形机器人的探索之路》,分享开普勒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历程和对产业的洞察。 大会展示区围绕人形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等方向,精选国内头部企业及核心产品进行集中展示,开普勒人形机器人的展台吸引了大量与会者驻足交流。 大会现场还举行了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联合体授牌仪式,该联合体由整机、用户、高校与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发起组件,将整合"政、产、学、研、用、金、服"等各界的资源优势,共同推进人形机器人应用拓展,培育人形机器人发展和应用生态,推进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开普勒人形机器人作为发起单位之一,现场获颁联合体发起单位证书。 多重积极因素加持,人形机器人进入商用元年 人形机器人自雏形初现,发展至今已逾百年。胡德波将过去人形机器人没有落地商用成功的原因总结为三方面:成本高,动则数十万美金甚至百万美金以上;智能低,能完成的作业任务有限;场景有限,没有明确的商用场景。他表示,现阶段,人形机器人成本大幅下降,智能受益于AI的爆发性突破而快速提升,各个国家陆续涌现刚需的应用场景,这些因素共同为人形机器人落地商用提供了机遇。 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领域,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于一身的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2023年,是全球人形机器人产品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一年,仅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就亮相了10余款人形机器人产品。有业内观点认为,2024年或将成为人形机器人商用元年。 坚持全球化落地战略,推动人形机器人批量落地应用 开普勒于2023年底正式发布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今年1月带着该系列产品登陆美国CES展,引起大量行业参观者的浓厚兴趣,其中不乏全球颇负盛名的行业专家。 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开普勒人形机器人就能脱颖而出?胡德波在演讲中指出,开普勒人形机器人以全球化落地战略跨越五大边界,有力地推动产品的批量落地应用。 他介绍:"我们打造执行力强、粗活细活都能干的蓝领机器人;借力全球具身智能进展,打造高智商、善于自我学习的机器人;同时,提供软硬一体解决方案,打造开普勒全球应用生态平台;通过极致降本与超高ROI,推动产品早期落地;坚持推行全球化战略,让产品在欧美市场与中国市场同步拓展落地。" 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拥有全自研的开普勒 TrueBionic真仿生本体架构、KeplerForce行星动力柱丝杠执行器、KeplerGear精旋动力旋转执行器,以及12个自由度的多触点灵巧手、星云系统软件平台等,算力高达100TOPS,可应用于教育科研、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搬运、复杂环境巡检、应急救援、户外安全作业、危险环境检测、安全隐患排查等场景。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开普勒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将实现量产。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