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数码 智能设备 查看内容

从词典笔到扫拍学习机:阿尔法蛋K6的“生长”之路

2025-09-02 12:36:21

在教育智能硬件市场群雄逐鹿的当下,阿尔法蛋推出的“扫拍学习机K6”凭借独特的定位引发关注。今年秋季开学,淘云科技董事长刘庆升与总裁吴玉胜接受媒体专访,细数这款产品从构思到落地的全过程,字里行间满是对孩子学习需求的细致观察与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

图片1.jpg


 1、顺着孩子的需求“自然生长”

“做产品就像养孩子,得跟着他的成长一点点调整。”刘庆升这样形容阿尔法蛋产品的迭代历程。刘庆升这样形容阿尔法蛋产品的迭代逻辑。最初,团队只是想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孩子查词不用背20本工具书。于是,第一代词典笔诞生了,把20本工具书的内容装进一支笔,孩子查一个词,能同时看到不同工具书的解释,“当时觉得这就够方便了”。

但真正走进孩子的学习场景后,他们发现“不够”。孩子学英语,认识单词却不懂语法;学汉字,想知道“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做数学题,扫完题目想知道步骤解析。“就像给孩子一把钥匙,他不仅想打开门,还想知道门后的房间怎么布置。”刘庆升说,团队开始给词典笔加功能:讲语法、解析汉字演变、拆解题步骤,让它从“查工具”变成“教方法”。

到前两年,词典笔销量已是行业第一,但新的困扰又出现了。刘庆升发现,孩子们想用它做更多事时,总会被“硬件瓶颈”卡住:屏幕窄长,像早期的笔形设计,显示一道数学题的步骤都费劲;扫描大面积内容时,得来回扫好几次,稍不注意就漏字。“第四代D1 Pro加了摄像头,可镜头太窄,拍题目还是不方便,就像用小杯子接雨水,总接不满。”

于是,团队决定“把杯子做大点”。他们加宽了扫描宽度,从原来的单行长拓宽到能覆盖整段文字;屏幕扩展到4.98寸高清视网膜屏,差不多是早期苹果4寸手机的大小,“拿在手里不沉,显示内容却多了不少”;摄像头重新设计,拍作业、拍题目时取景更灵活。“不是为了改而改,就是想让孩子用着顺手。”吴玉胜补充道,从词典笔到扫拍学习机,每一步都是“被孩子的需求推着走”。

图片2.jpg


2、“扫拍学习机”:让家长一看就懂,孩子一用就会

给产品起名时,团队前前后后想了几十个方案。一开始想归到词典笔系列,毕竟是迭代升级来的;后来想叫“扫学机”“拍学机”,突出新增的拍照功能;但总觉得“不够明白”——家长拿到手可能会问:“这到底是干嘛的?”

最后,他们决定回归简单:“扫拍学习机”。“虽然名字长点,但家长一听就懂:能扫,能拍,是给孩子学习用的。”吴玉胜说,他们找了十几位家长测试,大家都觉得“虽然长,但清楚”。有位家长开玩笑:“不用解释,光看名字就知道怎么用,这就够了。”

而“K6”的名字里,藏着更多小心思。“K”是key(钥匙),希望它能帮孩子打开知识大门;是knowledge(知识),承载学习的核心;是knife(小刀),做孩子的学习利器;也是kid(孩子),专为儿童设计,还暗合K9到K12的学习阶段。“6”则源于“一台顶六台”:它既是宽屏全面屏词典笔,又是更好的听说宝,是便携式学习机,是有声阅读器,是离线翻译机,还是学生相机。

图片3.jpg


“这‘六台’不是硬凑的。”吴玉胜强调,他们走访很多家庭时发现,孩子书桌上常常堆着一堆设备:学习机、词典笔、复读机……“但这些设备各管一段,数据不通。孩子用词典笔扫了生字,换听说宝学课文时,还得重新找那一课,太麻烦了。”K6的核心是“数据贯通”:孩子扫过的生字会自动关联到课文,学完课文的题目会自动会自动关联到听说宝的听课文,他们不仅仅是六个孤立的设备,而是彼此之间有学习数据互通。


3、技术突破:把“麻烦”留给自己,把“顺畅”给孩子

“高速开机”是团队花了一年多、投入近千万攻克的技术。刘庆升记得,以前孩子查词时,得先等设备开机,“十几秒的时间,孩子阅读的思路可能就断了”。现在,K6在关机状态下一扫就出结果,最快快开搞定,“就像孩子渴了,递水的速度得比他喊‘渴’还快”。

这背后是反常规的技术设计。一般设备开机是“串行”的:先启动芯片,再加载系统,最后运行应用;词典笔却是“并行”的:一个芯片核负责开机,另一个同时处理扫描、识别,两个流程同步走。“光是调整系统加载的顺序,工程师就熬了无数个通宵。”刘庆升说,他们甚至重构了linux系统的开机流程,“就为了让孩子拿起来就能用”。(高速开机功能K6后期会上线)

扫描功能的升级也藏着巧思。以前的词典笔只能扫一行,孩子扫一篇作文得扫十几次,还容易漏字。现在K6的扫描宽度能覆盖五六行以上文字,配合算法优化,连彩色课本、绘本上的字都能精准识别。“业内大多用灰度摄像头,彩色底色的字容易‘看混’;我们用了彩色摄像头,就像给设备装了全色彩识别的眼睛。”吴玉胜解释,为了解决宽幅扫描的“鱼眼效应”(边缘文字变形),团队加了专门的畸变校正算法,“确保每一个字都认得准”。

还有“所见即所得”的扫描设计。以前的词典笔靠小视窗定位,孩子常常“凭感觉扫”,容易偏;现在K6做成全面屏,按下扫描键,屏幕上直接显示要扫的区域。为了这个设计,团队把原来的视窗去掉,改用压杆传感器,“看似简单的改动,背后是上百次‘孩子会怎么握,眼睛会怎么看 ’的模拟测试”。

图片4.jpg


 4、不做“问题放大镜”,只做“问题解决者”

“我们做产品,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非制造问题打败孩子”吴玉胜的这句话,道破了阿尔法蛋爱孩子的内核。

团队见过太多“反例”:有的产品宣传“题库有10亿道题”,可孩子一辈子也做不完10亿题;有的扫题直接给答案,看似省时间,却让孩子失去了思考机会。阿尔法蛋从一开始就坚持“扫题给步骤,不给答案”,哪怕有家长提意见也没妥协。“就像教孩子骑车,不能直接帮他蹬,得让他自己找平衡。”

这种坚持体现在细节里。比如孩子问“美字怎么写”,K6不会直接给笔画,而是先列出“美丽的美”“每天的每”等同音字,让孩子选对了再出动画笔顺。“因为孩子可能只会发音,未必分清同音字。”吴玉胜说,团队花了大量精力做分龄设计:一年级孩子用动画学笔顺,高中生用文字解析词根,“什么阶段给什么内容,才是真的帮孩子”。

图片5.jpg


家长最烦的“二次收费”,K6也直接“砍掉”了。“买的时候多少钱,后续功能升级、内容更新全免费。”吴玉胜解释,调研时发现太多家长被“低价买设备,高价开会员”套路,“我们不想做一锤子买卖,就想让家长明明白白消费”。甚至新课标要求的1000多本必读书目,团队也买了版权内置进去,“不用孩子再花钱买,碎片时间能随时看、随时听”。


5、长期主义:像养孩子一样做企业

“做儿童教育产品,急不得。”这是刘庆升和吴玉胜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淘云科技成立十年,从最初的故事机到现在的扫拍学习机,没追过风口,只盯着一个目标:“让孩子开心学,让家长少操心。”

团队有个铁律:任何功能上线前,都要问两个问题——“如果是我家孩子,我愿意给她用吗?”“我家孩子能用得顺手吗?”K6的研发团队有近百人,光测试“扫描准确率”就用了上万页课本、试卷,“就怕孩子扫到一个生僻字识别不出来,影响学习心情”。

面对行业竞争,他们有自己的坚持。“别人抄我们的功能没关系,只要对孩子有帮助。”吴玉胜说,真正的竞争力不在“谁先用上新技术”,而在“谁能把技术用得更懂孩子”。比如大模型技术,很多同行直接用来生成答案,阿尔法蛋却给它加了“限制”:只能调用权威知识库的内容,不能自由发挥,“就怕AI‘胡说’误导孩子”。

图片6.jpg

“我们不想做网红产品,火几个月就消失。”刘庆升说,团队希望K6能像一本耐读的书,陪着孩子从小学到初中,“教育这件事,从来不是短跑,而是长跑。我们愿意慢慢跑,跑扎实。”

从词典笔到扫拍学习机,阿尔法蛋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因为他们知道,手里握着的不只是一款设备,更是无数家长的关爱与信任,和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与好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张晴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