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机成为生活必需品的今天,充电宝几乎成了“人手必备”。不管是上班通勤、周末出行,还是长途旅行、商务差旅,随身带一个充电宝,几乎成了现代人的习惯。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市面上的充电宝种类繁多,价格差距大,到底该怎么选?有的用户抱怨买到的充电宝容量虚标,用不了几次就没电;有的则发现充电速度慢到“抓狂”;更有人担心安全问题。其实,挑选充电宝并不难,只要抓住几个核心要点,就能避开大部分坑,买到适合自己的3C认证充电宝。 (图源网络) 大品牌更可靠,安全与售后更有保障 充电宝归根到底是电池产品,而电池的安全性能必须放在首位。近年来,充电宝质量问题导致的自燃、鼓包、甚至爆炸新闻并不少见。国家也要求所有充电宝产品必须通过 3C认证 才能上市销售,这是最基本的门槛。 但光有认证还不够,选择大品牌往往在安全与售后方面更优保障。像绿联、Anker等已经深耕充电领域多年的厂商,在产品研发、质量把控和售后服务方面都更加成熟。 以绿联为例,它在充电器、充电宝等产品线上都建立了完善的测试标准,从电芯安全到温控设计都有保障。大品牌往往意味着供应链透明、品质稳定,出了问题也能得到及时售后支持,这点是小厂商难以比拟的。 所以购买充电宝时,一定要认准正规品牌与3C认证标识,不要贪图便宜选择“三无产品”。 (图源网络) 容量怎么选?根据使用场景来决定 容量是大家买充电宝时最直观的参考指标。常见的容量有 5000mAh、10000mAh、20000mAh 以及更大。很多人会有一个误区:容量越大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合适才是关键。 如果只是日常通勤,偶尔需要给手机应急补电,一块 5000mAh 的小巧充电宝足够,胜在轻便,不会增加负担;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10000mAh 是最常见的选择,可以为手机充电2次左右,体积和重量也比较适中;对于经常出差或者玩游戏、看视频时间长的用户,更推荐 20000mAh 及以上的大容量款。比如绿联 20000mAh 的机型,不仅能为手机充电4-5次,还能支持平板、耳机等多设备供电,一次充满能用一整天。 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飞机上携带的充电宝容量一般不得超过 27000mAh(100Wh),所以大家在购买和出行时要注意。 (图源网络) 兼容快充协议,决定了充电效率 很多人买充电宝回去后发现:明明充电宝支持 22.5W 快充,可手机充电依旧很慢。这往往是因为 快充协议不兼容。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快充协议有: ● PD(Power Delivery):苹果官方主推协议,iPhone 8 及以上机型均支持。 ● QC(Quick Charge):高通主推协议,安卓手机常见。 ● PPS、SCP、VOOC 等:部分品牌的定制化协议。 像很多共享充电宝只支持普通的 5V/2A,那给手机充满电至少需要2-3小时。而如果我们的充电宝支持 PD 快充协议,iPhone 16 系列就能实现 30分钟充电至50%。这就是为什么选购时一定要关注是否兼容快充。 目前,像绿联等头部品牌的充电宝,基本支持 PD 等多种快充协议,不仅适配苹果手机,也能兼顾华为、小米、三星等品牌。对于多设备用户来说,这类兼容性更强的产品更值得选择。 (图源充电头网) 便携设计,提升使用体验 除了容量和协议,便携设计往往决定了实际体验。很多用户在外使用时遇到过这样的困扰:带了充电宝,却忘带充电线。 一些品牌在这方面做了改进。例如绿联的部分机型就采用了 自带线设计,并使用与苹果原装数据线相同的编织工艺,耐用度更高,不怕反复弯折。这样不仅避免了临时找不到线的尴尬,也减少了随身携带配件的负担。 另外,USB-C 接口正在逐渐成为主流,不少新款充电宝也配备了双向快充的 USB-C 口。相比传统的 USB-A,充电效率更高,适配性也更强。 (图源深圳市电子商会) 其实,挑选3C认证的充电宝,其实就四个关键词:品牌、容量、快充协议、便携设计。大品牌在安全和售后上更有保障,容量要根据使用场景来选择,快充功率与协议决定充电效率,贴心的便携设计提升体验。 对于消费者来说,理性选择符合自己需求、通过国家3C认证要求的产品,才是避免踩坑、提升体验的最佳方式。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