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AA MOBILITY 2025盛会正酣,慕尼黑再次成为全球汽车与出行产业的焦点。大会期间,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王楠博士与论坛嘉宾就“世界经济论坛:私家车智能化的下一个十年”展开专题讨论,深入分析智能出行时代的汽车产业趋势,分享东软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成果探索与创新实践。 世界经济论坛最近的一项研究预测,到2035年以后,L2和L2+系统将在主要市场的新一代私家车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法规的同时,行业和监管机构应如何充分发挥L2/L2+的潜力,确保安全性、明确性和进步性?对此,王楠博士指出:“智能出行不仅是技术演进的结果,更是对用户需求、监管机制、产业生态的深度回应。” 中国ADAS市场:全球增速最快,渗透率领先 近年来,在“新四化”产业理念持续推动、本土供应链日趋成熟、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共同作用下,中国ADAS系统装配率实现快速提升。不仅增速和渗透率持续领先,更在应用场景丰富度、功能迭代速度和用户接受度方面显著优于全球其他地区,为后续 L2/L2+的渐进式落地奠定了全球最大、最活跃的市场基盘,也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大规模实践与优化提供了宝贵土壤。 监管敏捷务实 寻求安全与创新间的最优解 而随着L2级辅助驾驶逐渐成为主流技术路径,为了避免消费者对技术“过度信任”带来的潜在风险,中国监管机构及时响应,出台了一系列务实的应对策略。如对通用技术采取强制性标准、规范宣传推广、数据监管、安全评估、责任界定等。这些措施既有效防范了技术安全隐患,又明确了权责边界,切实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监督管理不但并未抑制市场活力,反而通过建立清晰、可信的技术应用框架,增强了消费者对智能化产品的使用信心,促进行业在安全规范的前提下有序发展,也为全球产业升级提供了实践范本。 需求牵引与技术响应 中国市场的正向循环 王楠博士表示,在过去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十年中,中国市场逐步构建起技术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高效互动的创新生态。中国消费者展现出对新技术强烈的好奇心和极高的接受度,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探索精神的用户群体之一。这种开放和渴望创新的市场环境,同样为中国的汽车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快速迭代的机会。以东软为代表的全球化信息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凭借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与高效反馈,持续攻坚技术实现功能创新,助力车企不断满足消费者对智能体验的前沿需求,从而形成了“需求牵引新技术、技术激活新需求”的正向循环。这一互动效应成为中国汽车市场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持续领先的核心动力。 面向未来:全球协作与标准共建是关键 全球化竞争正在重构产业逻辑,单一市场的内生模式已难以应对多元化需求的挑战。“我们愈发清晰地认识到,技术的进步不仅源于硬件升级与软件迭代,更取决于全球协作的深度与广度。”王楠博士呼吁,真正的突破来自于跨地域、跨行业的协同合作与标准共建。唯有打破壁垒、共享认知、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才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智能驾驶真正服务于人、赋能于社会。 未来,东软愿将领先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开放给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智能出行从功能实现跃升至体验优化,从技术领先迈向信任共识,从区域成功走向全球普惠。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