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陕西采购与招标网发布的一则中标公示引发市场关注。中科星图(股票代码:688568.SH)以约2.95亿元的投标报价,成功中标“汉中市低空经济数字化基础设施及配套场景建设项目及投资、建设与运维(合伙人)”项目,成为该项目第一中标候选人。这一消息不仅标志着中科星图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市场拓展再下一城,更折射出我国低空经济产业从政策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型的深刻变革。
汉中模式:政府搭台、国企引领、市场协同的典范
根据公告,该项目业主为汉中汉翔低空经济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投资额达29,995万元,计划工期1095天(三年)。资金来源涵盖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金融工具、银行贷款及企业自筹等多渠道。
具体来看,项目内容涵盖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航线开发、飞行服务运维、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与数字孪生中台搭建,以及通信、导航、监视、反制等“通导监反”一体化基础设施的构建。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设施完善、智能调度、应用多元”的数字化生态体系,推动政务巡检、文旅体验、应急救援、低空物流等多元场景落地,最终形成覆盖汉中九县两区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采用“国企牵头+专业伙伴赋能”的创新模式:由国企主导组建甲方控股的独立法人项目公司,中标方中科星图与西安御澜林城市规划设计联合体负责资金申报筹措、全流程建设与运维。这一模式既保障了项目的公益性与合规性,又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了效率,为低空经济项目的可持续运营提供了新范式。
技术筑基:中科星图的“低空战略”与市场突破
中科星图此次中标并非偶然。作为国内低空经济领域的先行者,公司早在国家低空经济战略推进初期便提出“以天强空、以算制空”的核心主张,并构建了“1+2+N+M”战略体系:以“低空一朵云”为技术底座,依托数字化仿真试验场与物理试验场两大平台验证技术路径,在全国N个城市打造示范项目,最终赋能M个行业场景。
这一战略在汉中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项目总部设于天汉大剧院,飞行起降点覆盖全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飞行器运维、航线开发的智能化管理。例如,政务巡检场景可利用低空无人机对基础设施进行高效监测,应急救援场景则能通过实时数据传输提升响应速度,文旅体验场景更可结合汉中自然景观开发空中观光项目,直接带动地方经济增长。
从财务数据看,中科星图的低空战略已初见成效。公司三季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08亿元,同比增长10.02%;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0.54%。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达8.6亿元,归母净利润0.68亿元,显示出低空项目对业绩的拉动作用。
全国布局: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化落地”
汉中项目仅是中科星图低空版图的一角。2025年以来,公司凭借技术积淀与战略定力,在低空经济领域全面发力,先后中标青岛、湖州、福州、南宁、深圳、重庆、厦门、西宁、南京、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阳等近二十座城市及地区的项目,形成“线下签约近二十城、线上服务60余城”的市场格局。
这种差异化布局源于中科星图对区域需求的精准把握。例如,在厦门等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通过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生态,重力推动低空基础设施与城市治理体系的深度融合;在西宁等内陆高海拔区域,通过一网统飞实现跨行业协同,可覆盖低空+自然资源、低空+城市治理等15大类行业、约300项低空应用场景;在重庆等“山多、桥多、江多、楼密”的复杂环境,则依托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建模技术,为无人机航线规划、禁飞区管理等提供“精准坐标参考”;在汉中这类文旅资源丰富的地区,文旅体验场景将成为区域低空发展积极探索的新兴领域。这种“因地制宜”的策略不仅保障了飞行安全,更通过实际经济收益反哺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行业转型:从政策红利到技术驱动
当前,低空经济正从“政策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型。中科星图的“五位一体”低空产品体系(包括低空飞行服务系统、数字孪生平台、空域管理系统等)与跨域协同生态布局,为行业提供了从“单点探索”到“体系化落地”的破局路径。
以汉中项目为例,其“通导监反”一体化基础设施的搭建,需融合卫星通信、5G-A通感一体、AI反制等前沿技术。中科星图通过青岛与合肥两大试验场的持续验证,已形成可复制的“低空方案”,为行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技术研发的深入与市场布局的完善,中科星图正从“项目制”向“生态化”演进。公司低空服务覆盖至全国多城,并拓展至农业植保、环境监测等更多行业场景。同时,通过与地方政府、产业链伙伴的深度合作,推动低空经济从“单一项目”向“产业集群”升级。
汉中项目的落地,恰逢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进入爆发期。据测算,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中科星图作为核心参与者,其技术创新与模式探索不仅将重塑城市治理范式,更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这场低空经济的“星辰大海”之旅中,中科星图正以技术为帆、市场为舵,驶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