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一般为每年公历的3月5日或者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 惊蛰,意即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上图为软媒时间截图,2018年3月5日,惊蛰 关于惊蛰,有这样一句农谚: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意思就是,惊蛰来了,农民要开始新的一年的耕种了。并且,“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惊蛰由来 历史上,惊蛰曾被称为启蛰,于《夏小正》中有“正月启蛰”的记载。另外,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据史书记载,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蛰的启字改为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 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到唐代之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气候特点 进入到惊蛰以后,气候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在农耕的地方,农民也逐渐开始忙碌起来。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此时,一般情况下,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还达10—15℃。 另外,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惊蛰养生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另一方面,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 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此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 惊蛰习俗
祭白虎主要在广东一带。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既可怕又可敬的动物。一方面它凶猛无比,能够辟邪,同时老虎是食肉动物,经常会残害家禽家畜和人。 广东人认为,蛰伏的动物被春雷惊醒后开始觅食,这时候白虎也会从山中出来觅食,为了保一年平安,就要在惊蛰这天祭白虎。 白虎一般用黄纸做成,身上带有黑纹,口有撩牙。做好的白虎放在神坛前,拜祭时,把涂有猪血的肥猪肉抹在老虎的嘴巴上,寓意“吃足油水,就不会张口伤人了”。
惊蛰还有吃梨的习俗。 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这时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梨子的吃法很多,可以生吃、可以蒸、可以榨汁,如果咳嗽厉害,还可以用冰糖蒸梨。一方面要吃梨子,另一方面要尽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胡椒等。
在惊蛰这天,大概也和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