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4年时间,微信支付便已经成为庞然大物。 从2015年开始,微信支付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合作伙伴大会,举办地点均选择在了微信的总部所在地,广州。 这几乎是微信保密级别最高的外部大会。据悉,在3月19日举办的2018微信支付合作伙伴大会总人数超过2000人,同往年一样,大会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景象。 微信支付所构成的巨大吸引力,与它惊人的发展速度与体量密切相关。今年两会,马化腾在媒体沟通会上就表示,“微信红包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8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也就意味着,微信支付已经覆盖了10亿微信用户中的绝大多数,几乎是微信的标配应用。 而这一数据也在去年广州举行的全球财富论坛被腾讯副总裁、微信支付总经理张颖所提及。张颖当时还公布了微信支付所发展合作伙伴的成果:共有3万家以上的服务商合作伙伴。 微信支付发展太快了。“4年前,微信支付服务商还很少,当时微信请大家喝了顿大酒;今天微信支付的服务商千千万万,不用喝酒也会跟着努力干。”一位参会的服务商在朋友圈写到。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2017年三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报告:支付宝占比53.73%,以微信支付为代表的腾讯金融占比39.35%。但相比较存量用户的拉锯争夺,显然,对于新战场的开辟才是移动支付“双寡头”的胜负手。而产品本身的能力、服务商的扩张,以及运营优惠活动,是目前可见的关键性竞争策略。 当然,在微信支付内部看来,或许前两种的方式才应该被重视。“微信支付会坚持产品优先。”微信支付联合产品部总经理耿志军在接受知晓程序采访时表示,“短期的利益输出,输出完就没有了。所以,微信支付会更加努力去做产品化、服务化的东西。” 事实上,微信支付成功的基础也首先源自产品端。如果从2014年春节微信发动的红包奇袭算起,这个后来居上的产品之所以能够颠覆了第三方支付的固有格局,很大原因便在于产品自发传播的魔力。但随后,微信支付的服务商体系帮助这个产品能够从线上转入线下,并持续迅猛地抢占支付市场的份额。 马化腾就表示,比较而言,“支付宝线上比较强,但线下微信更在行。”今日资本的徐新此前接受媒体采访甚至语出惊人,声称微信支付已经超越了支付宝;而行业也已有传言,微信支付的交易笔数早就超过了支付宝。但微信支付团队对此不予置评。 如今,短短4年,微信支付已经完全逆转了它最初的形态。张颖曾披露,微信支付的“转账甚至超越了红包,交易规模是微信红包的10倍。” 这个从微信红包这种轻量化社交方式起家的产品,在急速发展中,实现了应用的强力下沉。并且在微信乃至整个腾讯都并非以渠道建设见长的环境下,组建起了一套高效的内部团队和外部服务商大军。微信支付的服务商(合作伙伴)体系,不仅承担了微信支付的地面推动任务,成为小程序、卡包、广告以及腾讯其它能力向外输出的核心力量,同时还为企业微信等部门构建合作伙伴体系形成借鉴,在ToB端服务领域,它几乎成为了微信乃至整个腾讯最引以为傲的探索。 微信支付的前方 在今年的微信公开课Pro上,张小龙就提出“微信下一步想要尝试的一个方向,是探索线下的精彩生活”,与之关联最为密切的微信支付、小程序则是微信布局线下很重要的武器。 同时,随着“智慧零售”成为腾讯2018的核心战略,并制造了一波又一波超强级别的“买买买”之后,微信支付及微信的其它能力如何赋能零售业变得越发关键。 微信支付联合产品部总经理耿志军接受知晓程序采访时证实了这一点。他谈到,尽管微信支付已经不分巨细地覆盖了80多个大类行业、几百个小类行业,但智慧零售、餐饮、交通等几个体量比较大的领域是接下来微信支付关注的重点。 而具体落实到微信支付如何助力智慧零售方面,耿志军认为微信支付接下来会做3个层面的事情: 第一,数据层面。微信支付会把数据开放给零售企业,并进行数据交换。这是一个比较基础、却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第二,很多传统企业非常关注的“流量从哪里来?”的问题。微信支付今年会陆陆续续推出流量的相关服务,发布一个广告平台,将面向服务商开放朋友圈广告。微信支付服务商以后还可以去做广告的服务商。 第三,场景改造。支付场景的核心在于商家如何完成ID的识别与连接?在今年微信支付合作伙伴大会上,微信支付给出了2018年全新创新方向:或将通过声波、手势、商品编码、智能设备等,帮助合作伙伴完成对用户ID对识别,并加入AI数据学习和处理能力。结合支付、小程序、会员、跨境支付、朋友圈广告等明星产品能力,基于微信生态链赋予服务商更丰富的业务形态。 当然,耿志军认为,微信支付所能引发的行业变革不止于此。“2018年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从支付走向了行业深耕的阶段。”耿志军谈到,通过腾讯的移动支付、小程序、人脸识别、大数据和AI等能力,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行业闭环,“新技术的加入,配合腾讯已有的能力,可能真正在2018年开启一个新的元年。” “很多行业都会发生变化。它将不仅仅只是微信支付对现金的替代与补充,而是商业逻辑、甚至就业逻辑都会发生改变。”耿志军认为,“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会像电力改变原来传统的水力一样,在越来越多的场景开启智慧生活。” 而从行业延伸到地理空间。在下乡、出海这两个微信支付突破陌生地理的向度上,耿志军则表示,从用户层面,微信支付会仍然依靠成熟用户的携带性传播。比如,中国大陆游客源源不断的出境游,帮助微信支付去拓展全球边界;而每一年的春节、国庆长假,中国城乡的时节性大迁徙,又会是移动支付向一二线以下城市,甚至十八线乡村渗透的独特社会现象。 与此同时,在体系侧,微信支付也会充分利用服务商力量,进行海外与中国内地城镇的推广。从商户、银行到公共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微信支付所笼聚的服务商都能全面触达。 体系演变 从外界看来,微信支付拥有一支非常高效的直属团队,一个非常成功的服务商体系。 但你很难相信,现在的微信支付是完全没有BD(商务拓展)人员存在的。 耿志军在介绍微信支付的内部工作时说,微信支付的人才发展其实经历了3个阶段。 最早期,微信支付也有过自己BD团队。当时刚刚开始推广二维码扫码支付,没有人敢去尝试,因此不得不组建了商务拓展团队。 不过,到了2016年,微信就取消了BD团队。“因为我们发现这个意义不大。我们有服务商,他们走在最前端,有了合作伙伴跟商家去接触,我们把所有的BD都转向行业运营。”耿志军说。 而现在,微信支付的团队正在完成一个新的阶段。从运营转换成更偏向于产品的人员,之初的BD实现了三级跳,走到产品的概念上来。所以,微信支付内部的运营现在都叫产品运营,“因为越往后做,越不用去前端跟大家抢。撬动的杠杆力量可能会更大,所用的力虽然没有那么大,但是只要用得够巧,那么影响的是更大的市场。”耿志军补充说道。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