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经济时报》北京时间4月21日报道,作为印度第一大智能手机厂商,小米希望保持其“创业公司文化”不变,即使它已经扩张到电视机等新品类。 这家中国公司没有为它在印度的400多名员工设任何业绩和销售指标,令其在印度手机和消费电子行业独树一帜,在该市场追逐数字是常态。 小米在四年前进入印度,如今它把该市场视为其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市场。据三位行业高管称,小米本周早些时候搬进了班加罗尔的新办公室,拥有约750个工位,显示出该公司未来可能增加员工数量。 当小米印度区负责人马努·杰恩(Manu Kumar Jain)告诉一位最近从其他领先智能手机厂商跳槽至小米的中层高管,该公司没有关键绩效区和关键绩效指标(KPIs)时,这位高管被难住了。 “我被告知,公司也没有任何销量目标,公司会根据我对团队的贡献进行奖励,由我的上司来进行追踪,”这位高管说。 KRAs和KPIs是公司用来评估员工绩效的关键人力资源参数。在智能手机行业,它们包括收入增长、扩张和零售网络深度、对盈利能力的贡献、品牌召回、广告效果、物流成本和库存基础等。 有专家称,随着小米在印度的规模迅速扩大,如果继续不设立KRAs和KPIs,该公司可能会出现问题。根据资深消费电子和人力资源专家维尔马(YV Verma)的说法,小米将无法区分好员工和差员工,从而将影响生产力。 “没有KRAs,偏见就会在奖励系统中蔓延,导致一种不以业绩为驱动力的文化,”他说。一位行业高管表示,虽然小米员工没有直接的数据压力,但毫无疑问他们必须有所表现,因为老板会很严格,且他们20%至40%的年薪会跟业绩相关。 “小米可能还能维持一到两年的这种文化,因为与其他几个品牌相比,其团队的规模仍然很小,其他品牌已经有数千名员工了,”他说。 根据小米此前提交給印度公司注册局(Registrar of Companies)的文件显示,小米印度2017财年的营收达到了837.9亿卢比(约合13.1亿美元),高于上一财年的104.6亿卢比,并且已扭亏为盈,当年净利润达到16.39亿卢比(约合2570万美元),上一财年为净亏损4.69亿卢比。 此外,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小米还在去年第四季度超越三星,以26.8%的份额成为印度市场第一大智能手机厂商。相比之下,三星的市场份额为24.2%。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