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影业:发行渠道可称王 内容制作还是门外汉
互联网发行渠道影响票房 其实,互联网公司对电影行业的影响已经非常之深。在观影排片、购票选座方面,已经很难脱离互联网。2015年,国产电影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在线票务平台参与发行的影片已经占到了9部。互联网影视公司掌握巨大的线上流量和资金量,正在与电影行业融合。 根据艾媒咨询公布的数据,2016年第二季度,线上购票收入已占69.4%,中国手机网民使用在线电影购票平台的目的除购买电影票(44.3%)外,还有了解最新电影(29.5%)、查看电影排期(17.1%)。一站式在线票务平台对普通观众已经越来越重要。 同时,在线票务平台也在整合,逐步变成BAT的战场。猫眼、百度糯米、淘票票及微票占整体票房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2.1%、20.8%、12.1%、10.8%,合计起来早已占据半壁江山。 以BAT为首的在线票务平台抢夺市场进行的大幅补贴,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票房。电影业内较为流行的做法是,影片发行和在线票务平台,通过低价观影等团购活动吸引观众,而票房的补贴由发行方和片方负责,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票房总量。 而随着补贴减少,电影票房也出现萎缩趋势。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内地票房报收246.86亿,同比增长21.2%,增速远远低于市场的预期,而去年上半年,这一增速高达48.67%。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此前对媒体表示,去年全国的票补预计40亿-50亿,而今年大约是去年的三分之一。与此相对应的是,从今年2月开始,票房就开始变得“惨淡”,被寄予厚望的电影暑期档的票房规模仅与去年124.7亿元基本持平,增幅创下近9年新低,尤其是7、8月合计票房,出现5年来首次负增长。这种状况让业内惊呼,票房一夜之间走向寒冬。 互联网或将电影变成快餐 如果说票房遇冷还不能让激动的互联网公司冷静,业内人士已经多次敲响了警钟。 去年底,王长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影视行业风险很高,盲目跨界有多少钱都不够赔。因为电影跟背景、金钱、甚至是大数据都没有什么关系,跟以往的智慧、判断力、以往的经验和心态有关。 如果说线上发行渠道可以被互联网巨头垄断,在内容制作环节,互联网公司其实没有优势可言。 对于一个成功电影,从剧本到内容制作再到发行,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但是内容才是根本所在。阿里影业副总裁张强认为,优秀的电影作品是编剧和导演通力合作的成果,优质的作品甚至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他没有否认,即使手握巨资,阿里影业成立两年,到目前还没有推出首部作品。 其实,光有IP和明星资源,而缺乏对电影行业本身的认同和理解,也很难做出高口碑的电影。阿里影业在这方面的教训也可谓深刻。去年12月,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曾发表的“不再邀请专业编剧”的言论,此言一出就站在了众多知名编剧的对立面。“电影是个手工活,需要工匠精神,专业编剧这类人才也不可或缺”,杨磊也反思,“能够产出优质内容的人才是影视行业最大的壁垒”。 与人才相比,钱在影视行业是最不缺的资源。杨磊认为,目前很多互联网影视公司参与电影制作还只是单纯的进行财务投资,稍微深度的参与是只是在宣传发行上。“互联网影业真正涉足内容制作的还屈指可数,多数还在凑项目阶段”。 与此同时,一部电影动辄2到3年的制作周期以及超高投入,跟互联网的快节奏格格不入。数据预测也抵不过观众口味的快速变化。互联网影业必谈的IP战略,在杨磊看来,还有更大的破坏意义:那些受追捧的IP,本质上还是在消费情怀,更多的是互联网公司希望通过短期营销手段获得高票房,继而从中获取分成与利益,对整个电影行业毫无益处。 “再这样下去,电影行业或许会被互联网影视带入快餐化和短视化”,杨磊说。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