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会发明新的工具、新的产品。从把发动机安装在一架马车上开始,汽车外观经历了“箱式”、“船型”、“流线型”的发展过程,直至今日成为一件装饰品和艺术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每一次的外观变迁都遵从着当时人们的认知、需求和时代审美。
唐纳德·A·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认为,外观可以跨越种族和文化,就是要带给用户“哇,太美了,就是它了,我想要它”这种第一眼看上去的感受。
在技术质变的前夜,人工智能产品以什么样的形态进入我们的家庭?中国用户对这些新物种,是怀抱着热情的期待,还是保持着谨慎的距离?这些体现在他们对于产品外观的选择上。
抛开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外观没有优劣之分。在合适的时间和空间轴上出现的合适外观,无疑是新物种进入用户生活的最佳方式。而这一切,与“美学”角度往往并非对等关系。
此次,百度AI交互设计院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一起,以智能音箱为载体,以抽象的心理学和认知测试方法,尝试从外观偏好结果中,勾勒当下中国用户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维度。
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 智能产品外观偏好研究 形态偏好:基础形态、形态比例、尺寸 色彩偏好 材质偏好 § 智能产品风格偏好研究 单产品风格偏好 智能产品和环境风格的融合偏好
一、智能产品外观偏好研究 外观涵盖了工业设计的核心内容,每个点单独展开都能进行很深入的研究。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在部分工作上进行了简化和抽象。对市面上现有的约60款智能音箱和红点等设计大赛作品梳理后,我们总结出智能音箱在形态、色彩和材质方面的种类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设计。
在每个实验中,我们根据上述分类,为用户提供不同的实验模型,如形态实验中提供不同形态的模型,色彩实验中提供不同颜色的飞碟板。用户可以从多角度观察、触摸,然后对各个实验模型的喜好度进行评价(5点量表)。
以下将对实验发现进行详述。
1. 形态偏好:圆柔、中庸 形态是指产品的空间形状和态势,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产品的轮廓。我们把形态研究拆解为基础形态、形态比例和尺寸三个方面。
实验1:基础形态偏好 实验选择了方体、球体、圆柱体和椭圆体四个基本形态。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