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成本的限制,中画幅注定只能成为小众,数码自不用说,那些中画幅的数码相机价格都高的离谱远非常规家用可以承受。而胶片中画幅相机本身良莠不齐,虽然也有很多物美价廉的相机可供选择,但是站在顶端的也就是那几家厂商。 由于器材的体积重量以及每卷可以拍摄的量等等一系列的限制,使得中画幅相机不能够像 135 相机那样成为大众流行。 不过尽管它并没有如此普及,但是还是要说,如果你是一名拍摄爱好者,还是应该要尝试一下拍摄中画幅,它可以带给你 135 系统完全不同的拍摄体验。 由于底片幅面更大,出来的画质也是 135 系统远远不可比拟的,而 120 系统底片并非 135 系统那样死板的固定尺寸,120 系统尺寸的多样性也会带来不同的感觉。 在胶片 135 的世界里,只有两种标准尺寸,全幅的 36 x 24mm 以及半格的 18 × 24mm(杠精喜欢抬杠说还有方形画幅或者其他画幅,但那根本不是标准尺寸,只是个别相机的别出心裁)。 而120系统就不一样了,它可以根据相机或者后背的不同,制作出 6 x 4.5、6 x 6、6 x 7、6 x 9 甚至是更加宽广的 6 x 17、6 x 24 的格式,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每一种格式的幅面尺寸都比传统 135 尺寸要高出许多。 巨大的幅面带来的不仅仅是宽高比的搭配选择,更带来了惊人的清晰多,即使是最小幅面 6 x 4.5,它的面积也是 135 全幅的尺寸的三倍都多。 这就意味着在放大到相同大小的时候,任何胶片图像中固有的颗粒都不太明显,我们可以拍出肉眼看起来更加平滑的图像。 同样也是由于更大的画幅,使得等效焦距发生了变化,我们平时所说的等效焦距是根据 135 画幅得来的,比方说一台中画幅 6 x 6 格式的双反相机,它的标准镜头是 80mm,等效 135 视角则为 45mm,实际焦段较全幅格式更长,因此也就能够拍出更浅的景深。
虽然 120 中画幅相对于 135 全画幅来说在画质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也并不意味着它毫无缺陷,而它最大的缺点也正是由于优点所造成的。 因为画幅更大,所以成本也就更高,一卷普通的家用 135 彩负大概要十几二十块钱,能拍出 36 张照片,而一卷家用 120 彩负则超过三十元(当然有涨价因素,以前我刚接触胶片的时候其实也只要十几二十块),拍摄常用的 6 x 6 格式仅仅只能拍出 12 张,要是拍摄宽幅 6 x 17 或者 6 x 24 格式的那一卷按不了三五次快门就要换卷了,在增加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拍摄的连续性,要陷入不停换卷的窘境。 但是好就好在这样有限的快门会让我们在每按一次快门之前都用心思考,不要做一个快门杀手,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