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IT资讯 查看内容

张朝阳挺了过来

2018-06-03 18:57:42 来自: 新浪科技刘韧

文/刘韧

作者注:本文写于2002年。

2002年1月10日晚,北京恭王府内高朋满座,搜狐2001十大新闻颁奖典礼正在这里进行。重新看到久违的隆重场面,张朝阳无法抑制住自己的兴奋,他说:“如果北京有上流社会,今晚的上流社会就在这里。”

2017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的张朝阳

那晚,恭王府内灯红酒绿,欢歌笑语,中国互联网好久没有这样的排场了,人们仿佛又回到了互联网的高潮期。那晚,王志东本来也要到场,后来,他放弃了。那晚,如果王志东真的来了,就太有戏剧性了。一年之前,再异想天开的人也决想不到一年之后会有这一幕显现。

2001年3、4月间,搜狐股票率先跌破一美元,成为垃圾股,那时没人再看好搜狐。在被问及搜狐会不会因为股价90天不能重回一美元而被摘牌时,张朝阳称,他还可以用公司的现金回购股票,或者两股并一股、三股并一股。

这种无力的解释加上种种负面的消息让舆论普遍觉得搜狐可能会在三大门户中率先倒下。赞成这种判断的人大都认为,搜狐没有技术,全靠做品牌,是花架子,经不起风浪,死不足惜。

站在2002年反思2001年的判断,那时我们的逻辑里可能忽略掉了一个重要的参照因素——商业。即便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商业依然大于技术。规则、股东结构、诚信、管理、团队一定要比服务器、带宽、访问速度、IP重要得多。

张朝阳与王志东的赛跑,张朝阳最后只赢在,他的股东关系比王志东好,他团队关系比王志东好。张朝阳不是没有经历过董事会的考验,不是没有经历过购并的冲击,但是他挺了过来。因为他是一个地道的商人,他说,他回到中国,如果互联网不热,房地产热,他肯定盖房子去了。

——题记

2000年2月4日,农历春节,北京光华长安大厦。从上午到下午,张朝阳一直埋头在最后审定搜狐Nasdaq上市的IPO文件。斟酌,斟酌,再斟酌之后,下午5点,张朝阳终于按下了向美国证监会发送上市申请的按键。完了之后,张朝阳打车去中央电视台参加春节联欢晚会。他想轻松一下,暂时不想上市。但春节晚会一结束,张朝阳一边随着人潮向外走一边就给办公室打电话,确认文件发到美国没有。张朝阳此时轻松不起来。

第二天,搜狐IPO被美国证监会贴了出来。从那之后,搜狐进入了上市程序。此时,张朝阳不能确切地知道新浪是否已经向美国证监会发出了上市申请,新浪不是美国本土注册企业,不用事先公开IPO。

不久,美国传回“第一轮审批通过”的消息,张朝阳们很高兴;不久,美国又传回“同意路演”的消息,张朝阳们更觉得胜利在望。

然而,就在此时,中国信息产业部找搜狐谈话。张朝阳振振有词:“搜狐是美国的公司,国内要管只能管搜狐在国内业务是不是合法,而不是能不能上市的问题。上市其实跟海外融资的本质是一样的。像e龙、亿唐这些公司都几千万几千万地拿风险投资,这跟上市融的钱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他们不用批?为什么我们要批,批什么?到底是批它的合法性呢,还是批它在美国可不可以公开融资?”

张朝阳多说没用,信息产业部明白地告诉张朝阳:虽然搜狐是美国企业在美国上市,虽然搜狐事实上已经在赴美国上市的途中,但这块业务在中国,所以,还是要得到中国信息产业部的批准。

张朝阳听完,脑袋嗡了一声,他让律师继续和信息产业部沟通。

讲话风险

2000年初,张朝阳多次向搜狐董事会和承销商陈述:他怕新浪或网易早于搜狐上市,拿到巨额资金,迅速进行购并,形成压倒优势,“最后,搜狐就没有机会了。”“中国政府这边问题应该不大,因为已经有了中华网上市的个案。”董事会和承销商最后同意了“搜狐绕过中国信息产业部,直接赴美申请上市,以争取时间”计划。

搜狐的律师和承销商的律师为“要不要先到信息产业部审批”一度争执得很厉害。搜狐的律师说:搜狐母公司在美国,赴美上市不需要中国信息产业部的批准;承销商的律师则让搜狐的律师仔细理解有关领导的讲话。

搜狐赴Nasdaq上市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性角色:一是承销商,承销商负责将企业推上市;一是律师,律师负责法律文件。搜狐要请律师,承销商也要请律师。搜狐国内国外律师都要请,承销商国内国外的律师也都要请。承销商不只一家,这样加起来,一共找了6、7家律师事务所。承销商欲了解搜狐的情况,主要通过自己请的律师,承销商总是觉得自己花钱请的律师更可信。

中国网络公司赴Nasdaq上市受阻,都是因为某个部长出来讲句话,或者某个处长出来做一番解释。承销商的律师会立即根据这些讲话,整理出上市风险的文件。门户是一个新领域,当时没有法律清楚地界定什么是电信增殖业务,ICP是不是电信增值业务,如果是的话又涉及到WTO 49%的问题。另外,电子商务归谁管也说不清楚,总之,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事情不是很清楚。

就在张朝阳整天向信息产业部跑的时候,2000年4月14日,新浪在Nasdaq上市成功,IPO价格17美元,首日股值上涨了近22%,募集资金6600万美元。当王志东在纽约欢呼雀跃的时候,张朝阳在北京暗自思量,既然信息产业部能批准新浪上市,为什么不能批搜狐上市?

祸不单行,此时出炉的CNNIC 2000年排名更将搜狐排到了第三位,不仅落后于新浪,还落后于网易。这个排名在当时对国外投资人影响很大。

新浪上市后,并没有进行张朝阳想象中的大规模的购并,让张朝阳很惊讶。张朝阳稍微放松了一点,但随即又紧张起来,因为Nasqaq指数越滑越低。“烦,但没有办法,必竟我们是在一个政策环境的空白区下工作。”

流血上市

2000年6月,搜狐终于获准上市,但此时承销商愿意接受的IPO价格下降到了每股13美元,而搜狐1999年末最后一轮3000万美元融资的私募价格为每股15.5美元。

张朝阳此时很紧张,他得说服方方面面的人,得让所有的人签字。早期的投资人没有问题,即便是每股13美元,投资也已经翻了很多倍。关键是最后一轮投资者,他们一上市就亏钱。张朝阳劝说他们的理由是,“不同意也没有办法,只有愿意。”“吵架也不是办法,如果不上的话,投资更会贬值,连退出的机会也没有了。”

搜狐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1999年12月,这轮融资了3000多万美元。1999年末正是互联网概念如日中天的时候。盈科动力1999年初已经投了新浪,但它觉得在门户上投得还不够,所以又投了搜狐,晨兴、联想也在这一期向搜狐投了钱,还有很多投资银行和搜狐联系,他们投资的目的就是乘搜狐上市的快车,让资本翻番。既然他们有这样的期望,张朝阳就得给他们做方案。既然大家都想投资搜狐,此次融资搜狐被估价很高,此次融资后,搜狐总价值超过5亿美元。此前,搜狐一直融资很少,前三次融资加在一起只有1000万美元,不及新浪的十分之一。

北京时间2000年7月12日23:18分,搜狐在Nasdaq上市。在此之前,美国东部时间6月30日上午11时,网易在Nasdaq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5.50美元,但上市第一天股价就跌破了发行价,收盘于12.125美元。

所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快报网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