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悄无声息改变人类生活,医疗行业各个细分领域将全面开启智能化,可穿戴医疗市场或将迎来爆发增长。近日,记者从新三板上市公司福建太尔(830886)获悉,从智能耳机到智能穿戴,太尔集团借助骨传导技术推出了14款骨听设备高科技产品,目前全系列智能穿戴产品将在全国正式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智能穿戴不同的是,未来骨听设备将接入传感器,通过头戴式设备监测使用者各项身体数据,为使用者搭建个人健康平台,继而构建大健康生态链。而这一长远布局,将使福建太尔面临千亿商机。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借助在可穿戴医疗设备技术的先发优势以及资本优势,成为可穿戴医疗产业链的整合者,开发移动医疗应用软件、构建医疗监测大数据平台、电子病历区域化联网等,未来成长空间极其巨大。 千亿市场待爆发 “骨听”设备有望弯道超车 赛迪顾问医疗器械分析师王宁认为,从纵向深度角度上讲,应用“骨传导”技术的“骨听”设备在国内发展时间较短,市场潜力巨大,值得企业深耕。而从横向广度角度来看,智能穿戴设备发展大趋势即是场景多样化,现阶段“骨听”设备不仅可以应用于医疗领域,还可以应用在信息电子领域,同时适用于工作、生活、娱乐、运动等多种场景。 据悉,此次福建太尔新上市的14款产品中有7款为骨听助听设备,覆盖不同年龄阶段,包括眼镜式、挂耳式、头戴式等。另外7款为骨听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应用于不同场景配戴。 福建太尔集团成立于2010年,2014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骨听”智能穿戴第一股,目前是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及省重点科技型企业。曾是三星耳机在中国市场的生产基地,目前公司的智能穿戴产品均由世界知名企业富士康代工生产,主营人工智能“骨听”新品类,如蓝牙耳机骨听设备、智能眼镜骨听设备等智能穿戴系列产品。 W ind数据显示,在2010年到2016年期间,我国助听器销量已从292.40万个上升至761.90万个,仅在2016年便增长了21.53%。在庞大体量的市场面前,本土产品市场占有率却表现欠佳。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助听器进口数量已经达到3198200个,相较2016年增长8.95%。事实上,近5年来,助听器进口数量呈持续攀升状态,从不足百万增多至目前300多万。特别是在2017年,助听器进口金额首次过亿,达到11062.45万美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4.65%。 据了解,现阶段传统气传导助听器虽然应用广泛,但仍存在一些弊端,诸如需要反复验配、入耳佩戴造成二次损害、诱发中耳炎、便利性及舒适感体验不佳、潮湿环境下易影响使用等问题。 而“骨传导”技术助听设备则可以避免此类问题出现。具体来看,“骨传导”助听设备无需验配即可使用,同时由于采用非入耳式佩戴方式,避免鼓膜等二次损伤,并且没有堵塞感。也正因如此,国内外部分企业开始投入高成本研发,布局“骨传导”助听设备。福建太尔是为数不多研发出“骨传导”助听设备的企业之一。 值得注意到,相较于其他骨传导助听器,太尔集团骨传导助听器已经实现接收、佩戴设备一体化。因骨听助听设备技术标准度高,产品研发投入较多,目前太尔仅研发成本就已投资近亿元。 记者发现,诸如眼镜式骨听助听设备,可以方便各个年龄段人群配验花镜、近视镜等需求。而发带式等产品可以隐藏听障缺陷,在工作、娱乐、运动、生活等多种场合均可使用。 “我国有2亿多老年人、8500万残疾人,是世界上康复辅助器具需求人数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在国家层面首次将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业态。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国内市场长期被国外产品占据,但目前市场上的助听器仍以气传导助听器为主,骨传导助听器占比较低。利用“骨传导”技术或可帮助本土品牌实现弯道超车。太尔以骨听设备切入这一细分领域,也将迎来新的增长机会。 技术助力实现多场景应用 横纵空间发展广阔 据了解,“骨听”设备不仅可以应用在助听设备领域还可应用于穿戴设备领域,而我国现阶段可穿戴产品市场正处于发展上升期。IDC曾对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作出预测,预计到2022年我国可穿戴设备销售规模将达11380万台左右,预计到2022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607亿元左右。 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在对可穿戴设备有所了解的用户中,有68.9%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可穿戴设备。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感兴趣的功能在于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分别占比59.5%、57.1%,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可期。 作为替代传统入耳式耳机产品,骨听穿戴设备消费端群体从听障人士延伸到普通人。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骨传导路径短,不经过耳廓、外耳道、骨膜等结构,在声音效果上更具优势,同时不会损伤鼓膜。 以太尔集团骨听穿戴设备为例,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