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业界资讯 查看内容

ofo 的最后时刻

2018-09-13 12:01:20 来自: 爱范儿

戴威又借钱了,在 ofo 生死未知的当下。

据知情人士向界面记者透露,近期,ofo 的确再次收到了一笔来自于阿里的借款,数额接近 6 千万左右,这笔钱和融资无关。但随后遭到阿里巴巴方面的否认,称近期没有对 ofo 的借款行为。此前阿里曾在今年 3 月 4 日借钱给 ofo 续命,当 ofo 的资金链吃紧时,ofo 通过将共享单车抵押的方式获得来自于「阿里系」17.7 亿元人民币的救命钱。

不管借款方是否来自阿里,这两笔钱都发生在 ofo 融资间隔半年左右,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相较于半年前,这笔接近 6000 万的非融资性质的借款无疑凸显了 ofo 尴尬的境地。在 ofo 原本就错综复杂的股东角力中,阿里系通过加码其上一轮债权融资,已经能和其机构大股东滴滴一较高下,双方的相互钳制,也让情况更为复杂,滴滴和阿里若不能达成一致, 滴滴和阿里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顺利接盘。

去年 11 月,滴滴和 ofo 矛盾公开化后,戴威便带着 ofo 孤注一掷的踏上了一条艰难的独立求生存,不断探寻商业化之路,但显然情况不容乐观,至今,ofo 依然处在危局之中,迷局依然未解,滴滴、阿里系、戴威三方的纠缠还在进行中。

此时,在三方的谈判之中,阿里最无所谓,毕竟 ofo 通过资产抵押给其的那笔借债尚未还清,此时收购 ofo 对它而言,并不是最佳时机,债转股,低价接盘可能性最大;滴滴虽有收购的动力,但如今它因安全问题,主营业务「网约车」正面临着强监管,作为场景补充的共享单车业务可能暂且搁置,从此前释放出来的信息来看,滴滴也采取了用时间换取价格的谈判方式,尝试低价收购 ofo。

时至今日,随着供应商和 ofo 矛盾公开化,市场留给戴威和 ofo 的时间和空间几乎都没有了,如再不能顺利出售,这也许是属于 ofo 的最后时刻。

▲ 图片来自HELEN H. RICHARDSON

蒙眼狂奔

「我反而觉得当时的闪电战打得有点儿慢,如果再快半年效果会更好。2016 年我们最遗憾的事情就是进入城市太慢了,非常可惜。」谈及 2017 年春节前后的闪电战,戴威依然觉得「有点儿慢」。

不过,在当时,戴威的确有这个底气,彼时,方兴未艾的共享单车市场成为风口,众多 VC 排着队入场。据公开资料,仅当年 9 月到 10 月,ofo 获得 B 和 C 轮融资,两轮融资累计近 9 亿元。 彼时,摩拜也拿到了接近 8 亿元融资。

此时,两个头部玩家的战争一触即发。

「3 个月结束战争」。2016 年 9 月份,朱啸虎放出豪言。他认为,中国互联网活下来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成本低,摩拜布一辆车,ofo 可以布 10 辆。

2017 年 1 月 11 日,ofo 宣布启动「2017 城市战略」,计划到 1 月 22 日,以「一天一城」的速度,在 10 天内密集进入 11 座城市。戴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7 年春节之后,ofo 将会把覆盖城市数提高到 100 座城市以上,目前单车产能已达到竞争对手的十倍以上。据第三方数据平台艾瑞咨询资料显示,截至 2017 年 3 月份,ofo 一共覆盖 46 座城市,而摩拜也进军了 33 座城市。

除了铺车占市场外,ofo 和摩拜之间还掀起一轮红包车、免费骑、免押金三级「价格战」。

去年 9 月 7 日,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下达命令,要求北京市暂停共享自行车新增投放。随后,上海、深圳、广州等 12 个城市按下暂停键。这样意味着 ofo 围剿摩拜的战略失败,而此时,ofo 的资金链也开始出现问题,去年 6 月,腾讯科技曾报道,ofo 天津刘园仓储拉横幅讨债 ofo,横幅内容显示「小黄车还我血汗钱」。

蒙眼狂奔攻占城池的同时,又因为价格战,ofo 的资金持续吃紧,开始出现危机。

财新周刊援引一名了解 ofo 财务状况人士的消息称,截至 2017 年 12 月 1 日,ofo 动用 30 亿元押金,账面可用现金仅剩 3.5 亿元。

雪上加霜的是,随着和滴滴矛盾的公开化,ofo 在资本市场上开始出现阻力。

背离资本

和滴滴矛盾的公开化,是 ofo 陷入绝境的开始。

近日,自媒体略大参考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和滴滴矛盾的公开化,是因为一笔悬而未定的投资。在滴滴撮合之下,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和戴威就投资一事进行了面谈,并当场手写下了投资意向书。「投资文件在 2017 年七八月份便已拟好,只待签字。」不过,随后,滴滴以内部反腐等理由反复劝说,导致软银迟迟不签字。

这笔钱后来成了空头支票。

与此同时,按照 15 亿美元的融资金额,ofo 制定了新的市场策略,开始大规模投放单车进行扩张, 进入终极大战状态。 接近滴滴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2017 年年初,ofo 的资金链已出现问题。」

不过,上述人士认为,去年 7 月,程维派滴滴的高级副总裁付强、财务总监柳森森、开放平台负责南山等入驻 ofo,接手了运营、财务、市场等核心领域,架空了戴威。「这才是根本原因」。

而在此期间,其经过了合并迷局。

「摩拜和 ofo 再继续打消耗战没有意义,这样对双方损伤都非常大。在还没有打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合并需要大智慧和大格局。」去年 12 月,曾扬言三个月结束战争的朱啸虎改口了。

合并则意味着戴威可能失去控制权,这是其所不能接受的。「非常感谢资本」,去年 12 月 18 日,他说,「但资本也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创业者应该与投资人良性互动」。

不过,彼时实际上合并弊大于利。多位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的共享单车投资人均表示,价格战已经打乱了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型,同时,另一方面,此前,据界面新闻深度调查后统计,去年,为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ofo 每月的开支达三亿人民币。

今年3月,在融资停摆 9 个多月后,ofo 将其资产共享单车悉数抵押阿里系,拿到其的 17.7 亿人民币的救命钱,在和滴滴矛盾公开化后,戴威想通过借助阿里的力量和滴滴博弈,希望能破局,但事实上,这笔借债无疑是饮鸩止渴,毕竟阿里系还有一个亲儿子哈罗单车。

同时,这笔借债,无疑更加激化了其和滴滴之间的矛盾。滴滴、阿里、ofo继续陷入僵局。今年4月,摩拜卖身美团,随后,ofo卖身滴滴的传言数次被传出,但ofo还是继续否认。

不过,此时,滴滴若真想收购 ofo,也需要说服阿里,达成一致。「之前摩拜的尝试证明,通过单车这个入口切入网约车业务的可能性不大,这就意味着 ofo 对于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快报网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