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浩瀚无垠的宇宙,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1926 年,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 1968 年,阿波罗 8 号进行绕月飞行时拍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地球「证件照」。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升空,携带着《东方红》乐曲进入太空。 1977 年,NASA的旅行者 1 号携带刻录了人类问候语的《星际唱片》进入太空,这张唱片也被称为人类送给外星人的礼物。 时代不断向前,科技不断发展,但人类对头顶那片星辰大海的好奇心没有减弱。大多数人一生也不会有机会突破大气层,但却能通过科幻小说和电影穿越星际。 ▲ 随猎鹰重型火箭进入太空的特斯拉跑车. 2015 年NASA 宇航员 Kjell Lindgren 就在国际空间站宣布《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我们没到过太空,却能进入四维空间感受高维质感的宏伟,见证「三日凌空」中毁灭的世界,在暗红色微光的天空下体会创世纪的余温…… 早在 1966 年,经典科幻剧系列《星际迷航》的播出曾让一代又一代人产生了对外太空的好奇,外星殖民,力场,虫洞跳跃、心灵传输台…… ▲《星际迷航》剧照. 这些天马行空的的想象力不止是廉价的娱乐商品,还能启发科技产品的研发,移动电话之父 Martin·Cooper 就说过,他发明第一台移动电话正是受了《星际迷航》中「通讯器」(communicator)的启发。 ▲ Martin·Cooper 如今剧中不少当年的「未来科技」甚至已经实现,而在荒芜火星兴建城市计划已经在进行了。 ▲ 图片来自:马斯克描绘的未来火星蓝图 《星际迷航》编剧 Gen·Roddenberry 的遗愿就是把骨灰洒向太空,为了致敬《星际迷航》,NASA 在1992 年真的让「哥伦比亚号」带着 Roddenberry 的骨灰进入太空,在环绕地球一周后骨灰被洒向了太空,这是人类史上第一场「太空葬礼」。 只要人类没有丧失想象能力,太空探索就不会停止,正如 1968 年的经典科幻电影《2001 太空漫游》里一句台词说的: 为什么要探索宇宙? 每当有划时代的航天事件时我们都会为之惊叹,我们为什么总想探索宇宙呢?这是人类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 ▲《星际穿越》剧照. NASA 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 Ernst Stuhlinger 曾在一封题为《为什么要探索宇宙》(Why Explore Space?)的信中,很好地解答了这个萦绕在无数人心中的疑问。 Stuhlinge 在信中写道,那些看似无用而遥远的太空项目,其实可以缓解乃至最终解决地球上的贫穷和饥饿问题作出贡献解决饥饿问题,比如通过人造卫星能精确观察计算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多项指标,每年给农作物带来的增收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 ▲地球的第一张「证件照」,图片来自:Business Insider 太空探索带来的科学技术除了能让生活更美好,更能给人类在这个无垠宇宙中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 美国的「旅行者 1 号」( voyager 1 )飞船曾距离地球 64 亿公里最后次回望母星,并拍下一张照片,照片里的地球宛若尘埃。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对此写下了这样的话: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