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雷要下雨,雷欧,下雨要打伞,雷欧……」 这首《海尔兄弟》动画片头曲是多少 80 后 90 后的童年回忆和阴影? 今年情人节,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上,穿上了太空服的海尔兄弟为粉丝庆生。随后,海尔宣布「裤衩兄弟」(网友给《海尔兄弟》取的别名)和他们的绿帽朋友(克鲁德)要回来了,新版动画将于暑假播出。 直到 9 月孩子们都开学,被网友花式恶搞的海尔兄弟才姗姗来迟,穿上了太空服,宣布新番《海尔兄弟宇宙大冒险》将于 9 月 17 日热映。 ▲海报是用 flash 做的吗?完全「变样」的《海尔兄弟》. 海尔兄弟回来了 不少小伙伴童年时一定疑惑,为什么两个动漫人物会拥有这么多周边产品?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燃气炉…… 海尔真的不是海尔兄弟创立的,但《海尔兄弟》确实是海尔集团投资出品的。 动画由海尔集团、北京红叶电脑动画制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制作历时八年(也有资料认为是十年),从 1995 年开始播出,2001 年完结时共播出 212 集。 ▲ 95 版《海尔兄弟》. 这对从来只穿裤衩的兄弟由智慧老人创造,他们和小伙伴环球冒险,旅途中科普人文、地理知识,部分内容甚至借鉴了一些自然科学猜想、科学怪谈,如非洲杀人石、食肉菌、潘达瓦人核战争等。 相信还有不少人记得《海尔兄弟》科普食人菌血淋淋的一集,所以《海尔兄弟》既是 80后、90 后的童年回忆,也是可怕的「童年阴影」。 虽然《海尔兄弟》是一部长植入「广告」,画面也比不上江小白 2017 年出品的《我是江小白》,但从内容和传播效果来说,《海尔兄弟》不失为一部立意较高的科普动画。 其科普内容站在全球视角,包含了对侵略战争、科技过度、自然环境污染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危机的警示。至今仍有观众去考究《海尔兄弟》中科普知识的正确性,也有观众跟着《海尔兄弟》环球旅行,到动画中出现的经典景点打卡旅行。一位知乎网友这样评价《海尔兄弟》的选材和内容:
在不知 IP 为何物的 90 年代,海尔把品牌标志打造成一个动画,以此延伸企业文化,是非常超前的想法。这部动画大火后,甚至有不少人认为海尔的产品是《海尔兄弟》的「周边商品」。 当时,由企业投资制作并植入产品的知名动画,只有当了卡西欧形象大使的《铁臂阿童木》和威力集团投资制作的《太阳之子》。虽然播出比《海尔兄弟》还早,《太阳之子》却没有《海尔兄弟》知名,这或许与动画题材以及威力集团后来的发展状况有关。 ▲《铁臂阿童木》卡西欧广告. 图片来自:新浪博客 在《海尔兄弟》之前,海尔还「试水」赞助出品了动画《音乐岛》(又名《琴岛与海尔》)系列。动画主要内容为火山岛的妖怪袭击了音乐岛,岛上居住的海尔兄弟(海尔和琴岛))顽强抵抗并保护音乐岛的宝物七音古琴。 ▲也许是《琴岛与海尔》的衍生漫画. 图片来自:孔夫子旧书网 琴型的飞船,能冻住敌人的冰淇淋,形似弩的枪,《音乐岛》是一部传统的正义小英雄战胜邪恶的战斗系动画,打斗场景比较多,想象力丰富之余,也有科技元素。 海尔和琴岛代表着海尔集团的基因。海尔集团旗下的青岛海尔原名为青岛琴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80 年代,青岛海尔从德国利勃海尔引进了电冰箱生产技术和设备。为了体现双方合作关系,海尔第一代商标中的海尔兄弟俩分别是中德儿童,弟弟琴海代表着青岛,而哥哥海尔则代表德国利勃海尔。 因战斗系动画过分「暴力」或海尔发展方向的改变,后来的《海尔兄弟》从战斗系变成科普动画,琴海和海尔也失去名字变成了「海尔哥」、「海尔弟」了。白人小孩从哥哥变成弟弟,可以看出海尔希望脱离德国利勃海尔,建立独立的企业形象。 ▲ 海尔兄弟不穿衣服的代价. 图片来自:海尔文化 这几天,2018 新版的《海尔兄弟》公布了海报,海尔兄弟终于穿上了衣服,却被网友们吐槽,海报质感仿佛 flash,有点「毁」童年经典。 90 年代动漫引进要求严格,国内动漫产业还没起步,没有太多内容供观众选择。80 后 90 后长大了,00 后10 后是网络原住民,国内外各类新番都追不完,《海尔兄弟》若还想以从前的定位「复出」,恐怕是难以突围了。 不过,《海尔兄弟》的回归更多是表明海尔希望继续深挖这个 IP 的品牌价值。毕竟新媒体营销时代,有什么比一代人的童年动画更适合做跨界的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