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球首例机器人视网膜手术,这个“主刀大夫”很靠谱) 从浅层次来说,人类造机器人的初衷可能有二,一是解放人类的劳动力,二是帮助人类去做一些人工无法完成的事情。前者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无论是在工业上还是商业上有发展的十分顺利,市面上已经能见到很多类似的机器;而后者则代表了一种精尖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似乎是不可限量的,比如在医疗上。 机器人手术 之前我们已经看过许多关于医疗机器人的相关报道了,机器人手术也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但这次机器人的手术并不仅仅是“解放劳动力”,而是做了一次医疗上的突破。近日,英国外科医生和机器人协同工作进行了一次手术,与往日我们听到的机器人手术不同的是,这次机器人进行手术的位置是在直径不足24毫米的人眼中,该机器人成功从眼睛中的视网膜里取下一层只有0.01毫米厚的膜。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机器人进行眼科手术,机器人在“精确手术”领域的地位又有了一次突破。 William Beaver(左)和医生 【图片来源BBC】 接受手术的患者是英国牛津当地的一位牧师,名叫William Beaver,今年70岁了,在手术之前,他的右眼视网膜上长出了一层膜,并且导致视网膜损伤,出现了一个小洞。这层膜让Beaver十分苦恼,因为在他眼里的所有东西都是扭曲的,好像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面哈哈镜。 经过检查,Beaver需要抓紧把这层膜摘掉才行,不然会会眼睛造成进一步的影响。但是想要做去掉这层膜的相关手术难度却极高,因为这道膜的厚度仅有0.01毫米,在贴着视网膜的位置,去掉它的同时如何不损伤视网膜成了一个问题。 Beaver的主治医生是位于英国牛津的John Radcliffe医院的Robert MacLaren教授,该教授表示,在用传统的人工手术来治疗这类的病症时,为了保证成功率和稳定性,会人工干预患者的心跳频率,而且,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类手术都会多多少少的接触视网膜,造成出血。 经过研究,MacLaren教授决定用机器人来完成这次手术,他认为机器人可以完成超越人类双手可以达到的精度。用机器人来手术,整个处理过程会简单的多,主刀医生只需要手持操纵杆,并用触摸屏操控机器人,同事从显微镜里监视视网膜以及手术动态即可。 用机器人手术的好处除了精度之外,还在于稳定性,纵使医生在摆动操纵杆时的动作幅度很大,反映到机器人身上也会变得十分细微,大大的降低了因为医生手抖而造成的事故。 医生使用机器人手术【图片来源BBC】 这场手术非常的成功,MacLaren教授表示,目前的激光技术和显微镜能让我们在微观层面观察视网膜疾病,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很多病例远远超越了人类的双手能够驾驭的物理极限,所以治疗难度非常的高。而采用机器人辅助的方式进行手术将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