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IT资讯 查看内容

「娘化」为什么能吵起来?

2018-09-24 17:52:02 来自: 互联网

「娘化」现象在网上吵了起来,逐渐演变成为一场围绕阳刚、伪 man 、「爹」的全民辩论大战。

没想到,把矛盾放大激化的是中小学生「要求」观看的央视《开学第一课》。9 月开学,照常节目播出后,网络掀起了舆论热潮,认为《开学第一课》邀请的助力团明星全是「娘炮」。

「娘化」一词在网络舆论中不断发酵,有消息传出央视将今后全台各大节目和晚会中摈弃「娘炮」艺人,被网友们称为「限娘令」。

单一审美才有毒

「娘化」表面上指男性化浓妆、女性化穿衣打扮等现象,而深究实质,「娘炮」、「娘化」等标签表达的是「不符合自身性别属性的行为」。

对「娘化」现象和要求审美统一的「限娘令」,大家的意见可一点不统一。

最早回应「娘化」现象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多元社会 需要包容》一文虽然站在审美多元角度,但仍指出「娘」应有度,青少年沉迷「阴柔之美」会产生负面影响。

还有一类媒体则直接抨击「娘化」,倡导「阳刚之气」。如,新华网发出文章《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认为「娘化」即是「病梅」,是一种扭曲、病态的审美观。

新京报则站在讨论核心外,《「娘炮是你的自由,但请不要出来吓人。」这是一种隐藏更深的歧视》指出表面支持审美多元,实质定义审美观之间的高下,是自我感觉优越,是最大的歧视。

「阳刚」真的比较优越吗?以「阳刚」代替「娘化」就真的是健康的审美吗?

早在《开学第一课》之前网络上就有关于「娘炮」的讨论,部分自媒体的标题骇人,如《把这些娘炮们当成四害除了吧》直指「娘炮」亡国,搬出史实无非是五胡乱华(西晋时期)、两宋灭亡。

历朝历代亡国的原因复杂多样,统治阶级的作为,农林牧渔商,冷兵器和养马场,甚至某一场三年大旱的异常天气,抛开这种种因素不谈,把「娘化」归结为亡国原因。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甩锅的目的。

我们已经不是生活在冷兵器时代了,男性再「阳刚」也抵挡不了原子弹。

▲ 指责「娘炮」亡国的文章.

要真以历史为鉴,五胡乱华后,蒙古灭南宋后,这些游牧民族建立朝代又坚持了多久?对历史文明、经济推动如何?阳刚至极、穷兵黩武的朝代,灭亡速度可比男人戴花抹粉的朝代要快多了。

人们可以不喜欢某一种风格,但为其冠上亡国的罪名,实无知和不公允。

人们对「娘化」的批评,无非是对越来越占领市场的「小鲜肉」审美的不满。而强调阳刚的「限娘令」难道不是单一审美吗?短短几天之间,从一种「单一」到另一种「单一」,换汤不换药。

只不过「娘」比较新,而「阳刚」比较旧,比较符合传统的审美观。

无论是哪种审美观,只要一统天下,都会令观众疲惫,都会产生审美暴君。比起「娘化」,对单一审美的迷信才应该警惕。

单一审美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 玫瑰少年的母亲. 图片来自:搜狐

「娘化」话题让人们重新注意到多年前发生的「玫瑰少年凋谢」事件。2000 年,一个少年因为举止「女性化」而遭到校园霸凌,导致意外逝世。

什么性别被规定了该做什么事,是偏见和伤害的根源。

审美限制令可会成为歧视、霸凌的由头和借口。如果今天出现的是「限刚令」,所有热衷练马甲线的阳光猛男被主流审美摒弃,单一审美观也只不过是换了一群人欺负。

「娘炮」攻击了所有人

这个话题为什么能吵起来,这恐怕不仅仅是审美之争。「娘炮」这个词很微妙地大范围、全方位地攻击了所有人。

被贴上「女性化」、「娘炮」标签的男性,当然是主要的被攻击对象。

央视的常客李玉刚也以女性装扮登台,现在「比女人更女人」成了批评,可谓是审美倒退。

▲ 李玉刚和霍尊卫视演出. 图片来自:YouTube

有人会说,艺术是艺术,生活是生活,艺术怎么会是「娘炮」。为了否定一类审美特征,到底需要订立多少套标准呢?

自认为「坚守」性别属性的男性们,一边否定着女性们的「鲜肉」审美观,一边对越来越强大的女性消费力感到不安。他们既看到了「小鲜肉」审美趋势,又不愿意反思、改变自身,只好去攻击「先改变」的那群人。

比我温柔的人,都是娘炮。

一位微博网友如此形容「阳刚男」们的娘炮标准。

难怪与「娘化」同时火的,还有更为调侃的「伪 man」、「伪阳刚」。真正的阳光猛男们不会恐惧受「娘炮」标签牵连,因为审美大体上处于正态分布,人们不会只爱小鲜肉,且流行本质上是流动「轮回」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快报网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