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智汽车 查看内容
3000 里长测仅是“开胃菜”?长安天枢智能将在广州车展解锁新高度?华为乾崑迎“新”,奕境品牌亮相华为乾崑生态大会2025新能源中大型SUV推荐:红旗HS6PHEV性价比突出 家用场景闭眼选广汽昊铂首获时速120公里L3高速测试牌照 高阶智驾迈入实用化新阶段每公里电耗1.1度的秘密:乘龙翼威5为何成为重卡新标杆天猫汽车双11大事件速览,官方下场卖车带来新增长“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正式发布!最低仅4.99万元华为乾崑智驾ADS 4重塑安全本能:从云端训练到车端决策的智能进化2025Eicma|九号公司全系新品重磅亮相米兰,旗舰电摩M5海外首秀获追捧美的×比亚迪深化“人车家”合作,一键开启车家互联新体验中大型MPV比亚迪2026款夏上市限时19.68万起,打造“家庭头等舱打造“治愈系”出行新选择:爱玛黄油小熊版系列电动车带来满溢幸福感硬核破圈!纵横G700携“三大黑科技”重新定义豪华越野新范式比亚迪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663亿 智能化与全球化成绩显著鸿蒙智行官宣新款享界S9即将开启预订,本月正式上市尊界S800支持4D座椅振感功能,车上看电影也能身临其境销量再上新台阶 北汽新能源以“极致用户思维”破局市场鸿蒙亮相京津冀建筑设计数字化发展大会,助力建筑行业打造数据底座新生态沃飞长空 eVTOL 开启低空出行新纪元,引领商业化加速!特斯拉董事会主席暗示将推多款新车,Model 2、Cyber SUV等成焦点

Model 3 被评为全世界最安全的汽车,不信撞给你看?

2018-10-10 13:08:43 来自: 网络

过去的几周里,特斯拉除了台面上的那些官司纠纷,背后里还干了不少事。他们把旗下仅有的三款量产车,Model 3、Model S、Model X 送去了 NHTSA 做碰撞测试。

这是关于 NHTSA 权威性的描述:

NHTSA 是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的简称,是美国政府部门汽车安全的最高主管机关,主要是通过测定模拟人所承受的全面双向(正面和侧面)撞击,进行车辆安全性五颗星级的评定。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次测试的结果直接明了,Model 3 成为了 NHTSA 有史以来测试过的最安全的车,所谓最安全就是车内乘客在碰撞事故中受伤的概率最小。

紧随其后的则是 Model S 和 Model X,一家三口包揽了 NHTSA 榜单的第一至第三名,三台车全五星真是“整整齐齐”……

暂且不说特斯拉一家三个车型都榜上有名,挑战大家常识的是,最轻最小的 Model 3 居然最安全,最重也最大的 Model X 却排在了第三名。

事实上,车辆安全和车的大小自重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特斯拉在报告中提到了一个物理概念“极惯性矩”。用特斯拉的话就是,正因为有极低的极惯性矩,所以 Model 3 才能做到这样安全。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这样的:

极惯性矩(又称截面二次极矩)是对于该截面对于该点惯性的一种衡量。

想必没学过材料力学的朋友都认识这段话的每一个字,但串一起就一头雾水了。

直接说原因和结果吧。

众所周知,和燃油车不同,特斯拉没有传统燃油机,所以引擎盖下空空如也。因为底部的电池和后轴偏前的电机两大布局,一辆 Model 3 主要重心都集中在了中部。理论上,无论是 Model 3 还是 Model S/X,都可以看作一台是中置引擎的汽车。

这样布局的最大好处就是做到了车身 50:50 的前后配重,再者就是提高了整车的操控性,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车辆在碰撞中的稳定。

传统燃油车中就不乏中置发动机的车型,从超跑到拉力赛车,都强调同样的特性,运动和稳定。

Model 3 成为安全之最的车型除了得益于其身下与传统燃油车截然不同的电动架构与动力总成,还是有一些“专利”背书的。

为了验证安全性, NHTSA 从正面、侧面等各种姿势撞废了数台 Model 3。

在正面碰撞中,“以柔克刚”,Model 3 吸能性强的像一块有韧性的“海绵”。

车头刚度越强越好?前备箱比发动机更不耐撞的谣言被实验一击即碎。

如动图所示,在同等环境的碰撞中,右边的奥迪 A4 发动机已经被推进了驾驶室内。此时,前后重大位移的发动机成为了造成乘客受伤最大帮凶。

左边的 Model 3 前舱的空虚正好形成了极大的缓冲,坚固的隔离层将冲击挡在了驾驶舱之外,前舱受到的冲击力被系统地分散化解掉了。底部强化后的电池组也经受住了外力的撞击安然无恙。

此刻,车内的安全气囊完全弹出,包括安全带等一系列约束系统会减缓乘客的撞击速度,与此同时,特殊设计的气囊足以覆盖乘客头部不同姿态的撞击。气囊的压力会动态调节,避免压力太弱造成保护不够或者压力太大进行二次伤害。

另一方面,前气囊和膝部气囊也会配合可伸缩的转向柱减少撞击对乘客下半身的伤害。

接下来是更为严苛的“点面撞击”,也就是所谓的圆柱碰撞。众所周知,由于压强的关系,点与面的撞击效果其实更加明显。

受到撞击后,随着圆柱深入,高强度铝合金保险杠迅速吸能弯曲,副车架上额外的斜梁迅速将能量分散。由图可见,虽然内凹严重,但是驾驶舱安然无恙。

与正面撞击不同,侧面撞击丝毫没有缓冲。车辆完全依托纵梁结构和侧梁吸收能量,也就是所谓的“硬碰硬”,任何的缓冲都有可能对车内乘客造成伤害。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快报网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