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IT资讯 查看内容

ofo,驶向何方

2018-10-24 20:47:11 来自: 钛媒体

资本早就替共享单车写好了剧本,而创始人作为主演渴望跳出了大佬们的规划," 能不能让人好好创个业?" 可是共享单车摊子铺的越多,企业愈发难以摆脱资本的重力。资本反驳说 " 不行!" 于是摩拜就从李斌的口袋装进了王兴的口袋,腾讯一直是它命运的操作者,它的故事从并购后就没什么好聊的了。但谁又能说清楚 ofo 的主宰者是谁?是滴滴、阿里、跟随朱啸虎进场的 VC,还是创始人戴威。

戴威的矜持与纠结

10 月 22 日,ofo 运营主体北京东峡大通管理咨询公司企业法人由戴威变更为陈正江,有的媒体猜测这是 " 戴威出局和让位 " 的征兆,甚至有一个自媒体以玉石俱焚的气概写了篇标题党《ofo 死了,留下一座 20 亿美金打造的坟墓》的 10 万加文章,很快受到了北京拜客洛克科技有限公司的起诉函(也不知这哥们是什么仇什么怨,好像他是亏了钱一样赌咒)。

互联网公司更换企业法人很常见:京东旗下很多公司的企业法人变更为管培生张雱;阿里巴巴旗下公司的企业法人多次更换,有的从张勇变更为戴珊;58 同城法人由姚劲波变更为其助理胡迪。要时按照工商信息变更就猜测企业运势,那就乱套了。并且企业工商信息并不能反映实际上控股情况,有的公司企业法人只不过是台面上的职业经理人并无实权,这样情况有很多。

外界对 ofo 猜测与信息不透明不关,谣言就像子弹满天飞,自从主管市场公关的 SVP 南楠离开 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就在朋友圈当起了首席辟谣官。这回文章在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号得到大量转发,说明连此前支持 ofo 的用户和粉丝的信心开始动摇了,毕竟对于 ofo 来说,现在不仅是资本寒冬,还是单车交易量处于全年谷底的冬季,挤地铁、坐公交、打滴滴、刷新闻成为更温暖的选择。

焦急观望局势还有供应商,也有供应商走上了对簿公堂的境地。今年 8 月底,凤凰自行车起诉东峡大通欠款 6851.11 万元;今年 9 月份,百世物流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起诉 ofo 东峡大通支付 310 多万运输服务费,整体拖欠 1400 多万元等等。

大体可以判断的是,ofo 小黄车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主体公司是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属于 " 运营实体 ";而北京拜客洛克科技有限公司属于 " 经营实体 ",可能是考虑到管理咨询类公司有开票及税点方面的便利,而后者有着众多投资机构进场,是 ofo 管理层重点呵护对象,不过,朱啸虎的工商信息依然登记在案,拜客洛克科技的工商信息也能说明问题。

阿星认为,此次 ofo 运营主体的工商变更或许是为了防止与供应商打官司需要戴威出庭的麻烦,毕竟在非常时刻,创始人的尊严颜面与公司生死存亡已然捆绑,而这个时候顶上去做 ofo 名下公司的企业法人也需要莫大的勇气,非忠诚之士难以托付。不过,这有可能真的是戴威开始让步和妥协的开始 ……

问题的关键在于:合不合并,与谁合并

就是在美团收购摩拜之前,ofo 应该有考虑与摩拜合并,但这意味着有人要出局,互联网并购案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合并后新公司公布的联席 CEO 都是骗人的。

戴威为什么激烈反对的原因肯定是他被安排出局了,接盘的也不是摩拜的胡玮炜,而是滴滴派出的高管,戴威知道合并计划后,果断把滴滴派进 ofo 的高管——付强(执行总裁)、南山(主管市场)、Leslie liu(主管财务)等驱逐了。

这几位被赶回滴滴 " 集体休假 " 的高管很快让 ofo 尝尽了苦头,滴滴先是复活了小蓝车作为谈判筹码、又吹了软银对于 ofo 的巨额投资,还顺便做起了 " 青桔单车 "(滴滴的母公司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有了嫡系之后的滴滴此后在 App 中优先接入的是 " 青桔单车 "。

滴滴上线外卖时候人们以为是它是打美团的核心业务外卖去的;上线青桔单车以为是逼迫 ofo 接受收购协议,但后来发现,滴滴并非玩票性质,而是真刀实枪的干。程维知道,所有有关合并的和平都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

人们在评论共享单车时往往忽略了共享单车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线上补贴或者线下的运营效率什么的,其实是谁能够持续大规模的投放新车。因为共享单车对于市民尤其是上班族来说是代步刚需,而不管是什么牌子,新车总比旧车好骑,旧车不是掉链子就是破胎、刹车不灵总有无法穷尽的问题,比拼哪家的车更好骑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所以,在共享单车项目并没有所谓的 " 先发优势 ",只有 " 后发优势 "。

哈罗单车就是 " 后发优势 " 的获利者:当橙黄双巨头在一线城市厮杀、并不断扩大整个战线时,哈罗单车在二三线以下的城市由于没有像一线那么高强度的运转,车辆反而相对好骑。

在摩拜并入到美团之后,ofo 该往何处去成为一只尚未落地的靴子。随后的戴威是有意推动 ofo 单车与哈罗单车合并的,在哈罗单车还没有做大规模的 PR 之前,在很多媒体及一线城市用户的认知里,哈罗单车当时与优拜、小鸣、小蓝等属于一个方阵。

但戴威清楚,哈罗单车自从 2017 年 10 月与永安行合并之后,间接获得了一家上市公司和蚂蚁金服的支持,ofo 与哈罗单车均属于阿里系,但是马云似乎并不怎么重视 ofo,甚至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称不清楚阿里投资了 ofo。而起于杭州的哈罗单车用芝麻信用免押、重点投入蓝色的 " 支付宝单车 ",显然具备更纯的阿里基因。

戴威的谈判筹码是哈罗单车由于各地政府出台的 " 限投令 " 无法进入到人口稠密的特大城市投入;而哈罗单车却无法接受依然由戴威主导合并公司的条件,选择以持久战 " 熬死 " 对手,当然,哈罗单车一直心心念念的 " 放行令 " 也迟迟没有下达。

同样进不了一线城市还有滴滴推出的青桔单车,它几乎与哈罗单车市场是重叠的,并且投放的自行车更新投放,用户流量被大量吸走,这使得哈罗单车与滴滴势同水火。

为了进入一线城市,哈罗单车的举动就是该名为 " 哈罗出行 ",通过与滴滴的竞品嘀嗒出行合作,在其哈罗出行线上 App 中使用嘀嗒出行 " 打车 ",尽管一线城市用户肯定大量在嘀嗒 App 打车,哈罗却以具有想象力地绕开了限投令,车不让投、下个 App 总可以吧?

在阿星看来,这只是哈罗与 ofo 谈判拉锯战的一部分,顺便依葫芦描述一个让滴滴感到威胁的大出行故事。

ofo 化解危局的生门在哪里

摆在 ofo 面前就只有两条路:独立运营等待翻盘奇迹,趁早合并卖个好价钱。

如果要继续运营下去,目前主要供应商飞鸽、凤凰肯定得结清旧款才会生产新车,这就需要 ofo 快速融得一笔巨额资金,目前很难指望上哪家 VC 机构能接得起这个盘子、当一回 " 白衣骑士 "。

而单车的租赁模式很难解燃眉之急,很多用户做补贴时充的钱现在还没有用完;用完即走的 App 不能高频长时接很多广告;试水区块链短期之内又没有突破。在供应商欠款、员工工资以及运维费用高昂压力之下,ofo 被迫走上了 " 裁员 " 之路。

有谣言传闻 ofo 在理想国际的大厦人去楼空,阿星从一位接近 ofo 的知情人士那里了解到: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快报网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