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智汽车 查看内容
重构想象!KAVA首款全地形车新品亮相,引领行业变革全新尚界H5凭借HUAWEI XMC数字底盘引擎技术,让湿滑路面也“稳”操胜券传祺向往S9乾崑22.99万起,华为智驾、宁德电池、智电四驱三大标配以赛验车证实力 长城炮包揽敦耐赛T2量产组冠亚军 V6火炮将于9月23日上市交付赛力斯入选福布斯中国ESG 50强 树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标杆东软盖龙佳@亚洲愿景论坛:医疗资源不均衡是全球面临的核心问题上市限时价4.29万元,睿蓝蓝气球9月13日奏响出行新乐章梅赛德斯-奔驰VLE原型车首次亮相车展:最高8座椅布局,明年上市奇瑞8月销量再创新高:单月出口13万辆刷新纪录华为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享界S9T即将发布:全面解析旗舰配置smart品牌电动化回归:全新精灵2号将于2026年发布小米汽车8月交付量持续突破3万台,全年目标有望超额完成华为乾崑的“黑土地”如何孕育智能汽车产业“参天大树”?长安马自达EZ-60双动力中型SUV定档9月26日上市理想汽车VLA司机大模型9月10日全量推送草原深处的硬核伙伴,哈弗猛龙2026款解锁越野新境界赴一场草原之约,哈弗猛龙2026款以东方棱角丈量自由比亚迪秦L EV云辇型今日震撼上市,七夕宠粉限时售价12.98万元起鸿蒙智行揭晓全新问界M7“幸福旗舰”座舱自动驾驶迎来关键转折点,文远知行五年盈利目标明确,成行业领军潜力股

Google 的无人车都要收费了,但我们还没想好车祸「该」撞谁

2018-10-29 18:00:13 来自: 爱范儿

上周,Google CFO Ruth Porat 公布,Google 旗下的无人车项目 Waymo 已经开始商业化,其投放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自动驾驶汽车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向乘客收取费用。

Google 于 2016 年开始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试点无人驾驶项目,并从 2017 年开始突出 Early Rider 项目,为当地居民服务。过去这一年多来,Waymo 已经向当地 400 多名参与者提供了免费出行服务。如今,Waymo 认为他们已经准备好进入商用收费阶段。

▲ Early Rider 项目参与者和 Waymo 的汽车,图片来自 Medium

这预示着自动驾驶技术即将进入商业化时代,但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答案可不一定。最致命的问题就是,我们似乎至今都没想好,如果遇上车祸,自动驾驶汽车应该怎样处理?

或者说,无人车发生车祸的时候,到底应该选择救谁?

让哲学家争论了数十年未休的「有轨电车难题」,现在,变得更难了。

「有轨电车难题」最开始由英国哲学家菲力帕·芙特提出,具体情景是:假如你看到一辆刹车坏了的电车,快要撞上轨道上的五个人,但你身边有个按钮,一按下去就能让电车转到备用轨道,但这里也有一个人,那你是否应该牺牲在备用轨道上的一个人来救另外五个人?

▲ 图片来自知乎

如果你觉得这似乎不难决定,那如果原来轨道和备用轨道上都只有一个人,但一边是老人家,而另一边是一位宝宝呢?

4000 万个决定:不同文化,不同选择?

▲ 图片来自 New York Public Radio

2014 年,MIT Media Lab 在网络上发起了一项名为 Moral Machine 的实验,让世界各地的网友都能参与由「电车难题」衍生而来自动驾驶选择题。譬如:选人还是宠物?男人还是女人?年轻人还是老人社会地位高的人还是低的人?普通路人还是闯了红灯的人?

在过去几年里,超过 233 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万名网友登录这个网站,联合做出了超过 4000 万个决定,让这个实验成为了其中一个最大规模的全球性道德选择类实验。

但在问题设计上,Moral Machine 采用了叠加式选择。譬如,让你选,自动驾驶汽车是要救车里的一名成年人和女孩,还是不换道,救下路上的一名老人家和宠物。通过一系列这种叠加式问题,研究总结出不同国家网民的选择倾向。

▲ 图片来自 Moral Machine

中国和日本网民,更倾向于救老人家,而不是年轻人。其中,中国网民在这方面的倾向更是调查中最高的。研究者猜测,这可能和文化中注重敬老有关。

更强调个人主义的国家,如法国、英国和美国,则更倾向以可救到的人命数量来支持抉择。对此,研究者猜测这和他们文化侧重宣扬个人每个人所存在的意义有关。

不过,研究人员强调,这些数据不是用来指导未来的立法和设计的,而是为进一步讨论提供基础和启发:我们应该将讨论转移到风险分析。我们应该去研究哪一方的风险更大,并研究其中歧视发生的情况。

当算法负责做决定,责任又该谁来承担?

▲ 图片来自 Axios

MIT 研究指出,当面临是救车里的乘客还是路上行人时,各国同样展示出不同的倾向。最偏向救路上行人的是日本的网民,尾随其后的是挪威和新加坡的网民。而最偏向救车上乘客的,分别是中国、爱沙尼亚和法国等参与者。

这将我们引导到对自动驾驶汽车责任的讨论。当我们将决策权放在算法上,谁该为这个抉择负责?

斯德哥尔摩大学实践哲学教授 Helen Frowe 认为,那些坐在自动驾驶汽车里的人对意外责任更大,所以汽车应该保护行人:

我们有严格义务不去杀人。如果你决定去坐一辆自动驾驶汽车,那就是在制造风险。

不过,Frowe 教授认为,车里的儿童是无辜的。所以,当车里的儿童数量增加,汽车倾向保护乘客的趋势应逐渐增大。

显然,有许多人会反对 Frowe 教授的看法,这就是道德选择的问题,每个群体都不同观点和选择。

而麻省大学洛威尔分校的哲学教授 Nicholas Evans,就决定要穷尽每个选择的可能性。Evans 于 2017 年获得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用三年时间去创造一套算法,展示在不同伦理理论下,自动驾驶汽车会怎样应对各种各样的「电车难题」变体。

Evans 自身并没有站队任何一种理论,他倒是希望能通过这个算法,来帮助消费者或是汽车生产商创造一个有足够信息的环境,并希望他们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快报网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