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月月末召开的苹果发布会上,我们没有在 iPad Pro 产品视频中听到苹果御用声优乔纳森·艾维(Jony Ive)的声音,但并不代表这位苹果最知名的设计师已经退居幕后。 近期,在接受 The independent 的采访中,艾维便谈到了自己对新 iPad Pro 的一些看法,还分享了他在解决设计问题时的方法论。 和苹果 CEO Tim Cook 一样,艾维回答问题的节奏同样很缓慢,这或许是一种对外的谨慎,但另一方面,从设计师角度来说,艾维也为我们解答了产品外在与背后技术的某种联系。 而这,恰好是苹果产品设计哲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没有明确指向性的新 iPad Pro 今年的新 iPad Pro 出现了巨大的改动,除了迎合潮流选择了全面屏形态外,它也和 iPhone 一样抛弃了一些经典的设计,比如正面的实体 Home 键。 然而,这些改动和决策并不是「为了不同而不同」,如果改变是为了让事情变得更好,那么自然不需要费力说服人们重新去接受它。 在艾维看来,虽然人们对新产品的第一反应大多会集中在「它和以前不一样了」而不是「它变得更好了或更坏了」,但用户仍然能很快熟悉并习惯新的事物。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每次苹果努力对产品形态做出巨大改变时,人们总是能迅速熟悉并和过往使用过的产品联系起来。 2010 年器首款 iPad 面世时,就被描述成是一款有魔力的产品。但想要创造出一款「有魔法的产品」有多难?是来自日复一日的千锤百炼?还是来自突如其来的灵光一闪?艾维给出的答案是两者兼有。
因此,在设计新 iPad Pro 时,苹果实现了一个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想要达到的目标,那就是不给产品预设最优解,而是退而求其次留下更多可能。 这个目标既有物理方向上的,也有产品定位方向上的。 苹果在设计第一台 iPad 时定位很明确,艾维将它比作为「肖像画」—— 像画板一样非常简单易懂,人们很清楚它是怎么被设计出来的,并且很明显它是由不同的独立组件拼成的产品。 但 iPad Pro 不同,艾维的说法是,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苹果没有为它设立明确的手持方向:「它摆脱了实体 Home 键用上 Face ID,而且边框四个角都有扬声器,所以不管是哪个方向,都可以正常使用。」 当然,普通消费者可能很难察觉出这种改变,但从另一种角度上看,「不设方向」的设计,也从根本改变用户使用 iPad 的习惯,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平板电脑这一品类的已有认知。 既然把中框拍扁也可以做薄,为什么一定要曲面呢? 具体谈到产品,艾维提到了 iPad Pro 的屏幕,它和 iPhone X 一样都将屏幕和边框保持了一致的圆角设计,能让人感到高度的连贯与统一,而不是传统显示屏那种四四方方的分离组合。 这种由四等边圆角屏幕营造的内在简洁性,让用户形成了对 iPad Pro 的新认知,也是乔纳森·艾维过去经常提到的产品「一体感」。因为无缝,不少人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浑然一体的产品。 当然,很多人都不会下意识地说:「噢,这就是我喜欢它的原因」,可事实上,人类内心所能感知和察觉到的信息,远比口头表达的要多得多,用户确实会为一些并不那么具象化的东西感到兴奋,但想要体现出这点,反倒是设计中最困难的部分。 此外,这一代 iPad Pro 的中框选择了更明显的棱角过度,而不再是以前偏圆润的曲面,艾维也谈到了这项改动的原因:
这种边框过渡也间接改变了某些 iPad Pro 配件的设计。比如第二代 Apple Pencil 不再是初代的全圆柱形,它的笔身有一侧是扁平的,这让它可以直接靠磁吸的方式吸附在 iPad 的边框上,屏幕顶部还会弹出一个充电小图标。 和初代 Apple Pencil 笔尖朝外,屁股插到 iPad 数据接口的充电方式对比,新款的无线充电显然要优雅得多,也让它看上去更像是「消费者们想要的产品」。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某种解决方案,你可能不会再想改变它 面对市场的需求,乔布斯曾提过一种方法论,即「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