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业界资讯 查看内容

VR 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2018-11-15 11:13:37 来自: 爱范儿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在 2018 年似乎已经成了中国投资圈与二级市场的一个过气名词。没人记得在短短三年前,它曾经如何被疯狂地热捧。

2014 年春天,Facebook 用 20 亿美元收购了 VR 初创企业 OculusVR。Oculus 的 CEO 布伦丹 · 爱瑞布兴奋地说:「这是一个转折和创新的技术,可以让世界体验不可能,而且这仅仅是开始。」

▲OculusVR 创始人之一帕尔默 · 拉奇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中国的资本玩家们当然不会缺席这个时代的科技风口。VR 这片 「无人区」 很快挤满了国内的「淘金者」。几乎所有人都坚信,他们进入的是一个刚刚被发现的「金矿」,早进一步便意味着早一步抓住了未来的财富。

2015 年,国内 VR 的投资规模从 2.7 亿上涨至 24 亿,一年时间翻了 8 倍。上一年还被当做技术骗子的 VR 创业者,在 2015 年甚至没空见投资人:「我们每天干的事情不是去约投资人,而是如何拒绝让投资人来公司,告诉他们‘不要来了,我没空见你,我们还要做东西呢’!」 再一年后,国内 VR 产业迎来了 「元年」。

整个市场都刚开始沸腾的时候,即使再冷静的从业者也想不到,元年刚过,2017 年的行业便骤然降温:这一年,对 VR 产业的投资仅有 59 起,总计还不到 14 亿人民币,缩水七成;2018 年,又从上一年的 59 起投资降至 34 起,再次缩水 5 成。从业者还没享受完元年,就要经历 「寒冬」。

毒眸(ID:youhaoxifilm)和 「活」 下来的企业,聊了聊国内 VR 的生存现状。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拓荒者,这些从业者则经历了复杂与动荡的 4 年。这 4 年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国内 VR 的机遇与挑战、辉煌与落寞、兴奋与悲伤,以及看不清的现实和未来。

「搞健身的都来做 VR」

2014 年,27 岁的覃政从航天五院博士退学,摇身一变,成了蚁视科技的 CEO。他的团队早在 2013 年便设计出了 VR 硬件设备 「ANTVR KIT」,但是那之后的半年时间里,他一度被当作 「技术骗子」 来对待,国内没有一家投资机构愿意掏钱来投资他们的产品。

结果 2014 年上半年,资本突然蜂拥而至,几乎所有曾经拒绝过他的投资商都嗅到了时代风口上到来的商机,主动向他招手。2014 年 12 月,蚁视拿到红杉资本近千万美元的 A 轮融资;2015 年底,蚁视再次拿到 A 股上市公司高新兴领投的总额超过 1 亿元的 B 轮投资;一年后,上市公司联创互联又为其提供了 3000 万元的 B + 轮投资。

▲ 2014 年蚁视科技产品发布会:再见现实

蚁视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的三年,背后是国内 VR 行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三年。以 2014 年 Facebook 20 亿收购 VR 硬件制造商 Oculus 为起点,国内的资本也开始追随世界 VR 产业的脚步,这个浪潮甚至比国外更为猛烈。

2014 年到 2015 年,国内 VR 的投资规模从 2.7 亿元上涨至 24 亿,一年时间翻了 8 倍。《2017 中国 VR 产业投融资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的数据指出,2015 年全球 VR 领域共获得 6.9 亿美元,约合 47 亿人民币。也就是说,2015 年国内的 VR 投资,占到全球 VR 投资的一半还多。

硬件成为了当年资本追逐的焦点。这一时期,VR 硬件开发商的融资金额占整个 VR 行业的 51.9%,VR 内容仅占 11.4%。然而,这仅仅是国内资本跑马圈地的开始。「2015 年还处于市场的早期布局阶段,2016 年开始,整个行业才完全火热起来。」 和君资本联合创始人安乐告诉毒眸。

2016 年上半年,国内 VR 企业的投融资金额达到 33 亿,超过了 2015 年全年总额;全年 49.8 亿的投融资规模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值。根据 IT 桔子数据,2006 年开始到 2016 年,中国 VR 领域获投企业有 124 家,投融资事件 181 起,总金额约 92 亿元,平均单笔投融资金额超过 5125 万元,而 2016 年一年的投资金额,就占到了这十年总投融资额的 54%。

▲ 中国 VR 投融资分析(数据来源:IT 桔子)

相比于数十亿规模的投融资,二级市场的表现就更为疯狂了。

极客公园的数据显示,仅 2015 年 11 月到 2016 年 3 月的 5 个月间,国内二级市场便有 9 家上市公司宣布布局 VR 产业。奥飞娱乐一年投资 6 家,总投资金额过亿;华闻传媒、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也参与其中,VR 硬件、影视和主题公园是其主要的投资方向。而在 VR 概念炒热后,很多布局 VR 概念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都被热炒,在短时间内疯狂暴涨,企业市值变化动辄暴涨数十亿。

▲ 数据来源:极客公园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暴风集团。2014 年,暴风旗下暴风魔镜进入 VR 产业。就在暴风魔镜获得市场注意的时候,2015 年 3 月,暴风在国内 A 股上市,VR 业务被重点写入了招股书。上市后,暴风破天荒的完成了连续 29 个涨停,股价从 7.14 元飙升到 157 元,11 个交易日后一度达到 327 元。

2016 年 3 月,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也在微博中高调宣布:「在默默无名潜心研究 VR、AR 三年之后,今天光线 VR 生态终于确定了名字,从此光线 VR 平台、VR 拍摄设备、VR 终端、VR 云各自名花有主、名正言顺!」 光线传媒的股价在整个 3 月上涨超过 30%。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飞亚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