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业界资讯 查看内容

新市场还是新“战场” 滴滴能征服日本吗?

2018-11-20 16:49:00 来自: 新浪网

  原标题滴滴能征服日本吗?

  作者 唐俊TJ 郑萃颖

  10月底去日本旅游的刘先生,在大阪街头接过一位身着赛车服的女生发来的宣传单,传单上的日文他看不懂,但他认识上面滴滴出行的标志,第一次在国外使用了滴滴打车。

  大阪是滴滴迄今进入日本的唯一城市,于9月27日上线,只提供呼叫出租车服务,服务范围包括大阪市区交通圈和关西机场所在泉州交通圈。中国用户可以使用现有App直接在日本打车。

  吴晓波曾在今年8月播出的《十年二十人》节目中问滴滴CEO程维,回顾创业六年觉得做的最对的三件事是什么。程维回答,第一是保持危机感,第二是不断归零(创新),第三还没验证,但希望是国际化。

  滴滴的国际化既包括对括美国的Lyft、东南亚的Grab、印度的Ola、巴西的99、南非和欧洲的Taxify、中东的Careem等打车软件的投资或收购,也包括直接进入海外市场运营滴滴。

  今年4月和5月,滴滴分别进入了墨西哥和澳大利亚,如今选择其大股东软银的大本营日本,作为其在海外运营的第三站。

  相比于墨西哥和澳大利亚,日本离中国更近,旅游热也让更多中国人前往日本。

  但日本的网约车市场有其特殊性。日本禁止私家车载客的法律非常严格,同时公共交通发达、社会秩序成熟,滴滴选择出租车作为切入口,能征服日本吗?

  日本人不爱打车

  在东京生活了八年的李珊(化名)没有买车,出门一般是坐地铁和电车,很少坐出租车,这也是日本人的出行常态。

  日本的轨道交通线路非常密集,城市内部通过地铁、有轨电车、JR铁路可以通往各处,再加上公交车,基本可以达到所有想去的地方,并且舒适性和准点率都比较高,一般上班族都会选择公交通勤。

  不选择出租车另一原因是价格昂贵,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多位日本人以及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无一例外地表达了这一感受。

  以大阪为例,出租车起步价为680日元(约41.6元人民币),包含两公里的路程,超出里程每188米加收80日元(约4.9元人民币)。对比北京,出租车起步价为13元(三公里以内),超出里程每公里2.3元。

  也就是说,如果坐10公里的出租车,正常行驶状态下,在大阪需要付3233日元(约197元人民币),而在北京价格为29元。即使除去两地工资水平的差异,大阪的出租车价格仍远远高于北京。

  相比而言,公共交通会便宜很多。所以李珊一般只是在需要搬运东西,或者同行人多的时候才会打车。

  这种习惯整体上减少了日本的打车人数,并且不太容易仅靠提升打车的便捷性来吸引用户。

  不过除了本地人,滴滴也想吸引越来越多去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出行打滴滴已经是中国消费者的习惯。

  滴滴称,选择大阪作为进入日本的第一站,是因为大阪是日本最活跃的工商业中心之一,拥有多元又国际化的用户群体,同时大阪是中国游客非常喜欢的日本目的地之一。

  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习惯了国内的出租车价格,日本的出租车就显得太贵了。

  接过滴滴传单的刘先生当时选择滴滴打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万圣节的半价优惠活动。刘先生表示,如果下次去日本,没有优惠的话不会再打车。

中国版滴滴出行在日本用车时的界面

  11月份从北京去大阪出差的郑小姐也使用了滴滴打车,第一单给她减免了800日元(约49元人民币),最终付款30多元,相当于只付了一少半的钱,她觉得还不错。郑小姐的第二单被减免了1/4,最终付款90多元,她还是觉得贵了。

  郑小姐说,下次再去日本,如果不是赶时间并且距离比较近的话,可能也不会再打车了。

  靠补贴还能奏效吗?

  虽然日本人不爱打车,但出租车依旧有自己的客源。大阪出租车司机赵雄的客源主要是上班白领,有时候也会拉一些醉酒的乘客。

  赵雄是北京人,在大阪读完大学后成为了当地第一位外国出租车司机,他所在的出租车公司是第一批与滴滴开展合作的企业。目前,滴滴日本网站上显示有16家出租车公司加盟了滴滴。

与滴滴合作的出租车公司

  当初他离开中国时,滴滴还没有出现,他对滴滴的印象是“听朋友提起过的一个打车软件”。如今当滴滴已经完全融入中国人生活,他在日本迎来了滴滴。

  滴滴称想要帮助日本传统出租车行业转型升级,为日本社会提供更加便捷、效率更高的出行服务。滴滴为日本服务新增了端内信息中日文实时互译功能,方便使用中文漫游的用户和日本司机无障碍沟通。

  赵雄认为,要改变日本人的乘车方式存在一定难度。

  在他看来,日本是一个高度秩序化的社会,有非常成熟的规则,消费更加理性,人们不会轻易去改变既有的习惯,“滴滴要进入的话,需要付出更多”。

  李珊也觉得要改变日本人的打车方式比较难,因为日本人接受一个新事物的速度比较慢,对于滴滴来说宣传成本也更高。

  赵雄拿移动支付举例,中国人已经习惯买任何东西的时候都用手机付款,但日本的移动支付推广多年却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应,仍有大量人愿意使用现金,日本人不太愿意为了一个新鲜事物去改变消费习惯。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君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